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肌腱术后粘连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善解决。多数研究者认为,肌腱的修复存在内源性愈合与外源性愈合两种机制。虽然这两种机制均有利于愈合,但是外源性愈合所形成的粘连是影响肌腱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适当方法使腱内部再生快于腱周结缔组织增生可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粘连的发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即bFGF,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分裂转化和胶原纤维合成,在肌腱愈合早期局部注射bFGF可以刺激细胞增生,胶原表达增高,提示bFGF在肌腱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观点,本实验应用bFGF复合降解膜置入自体肌腱移植处,促进肌腱内部成纤维细胞分化和胶原纤维合成,使腱内部再生快于腱周结缔组织增生,避免腱周组织长入腱内部,达到防止或减轻粘连的目的。 方法 1.动物分组及手术方法 6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取每只兔左前肢第2趾趾深屈肌腱为实验材料,共60条肌腱(A、B两组各30条肌腱)。常规获得2cm长游离第2趾趾深屈肌腱,作为自体移植肌腱原位缝接。实验组(A组)包裹bFGF复合降解膜,有药面朝向腱缝接处,无药面朝向腱周组织;对照组(B组)不包裹膜。缝合皮肤,分笼饲养。 2.bFGF复合降解膜 bFGF复合降解膜含有bFGF和维生素C两种成分,由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协助制备。 3.检测指标 本实验应用的检测指标主要有: (1)肉眼观察(2)组织切片观察①HE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核②Mai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观察胶原纤维③A酬03染色观察维生素C浓度④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3) LUZex一F图像分析仪测定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4)移植健键周粘连测定(5)经脯氨酸含量测定(6)移植腔生物力学性能测定结果 1.肉眼观察 实验组(A组):术后3周,肌键移植段略呈大小不等梭形,表面较光滑,滑动较好,与键周结缔组织有少量纤维粘连;随时间后移,肌键移植段略呈大小不等梭形,表面光滑,与健周结缔组织罕见纤维粘连,滑动度变大。 对照组(B组):术后3周,肌膛缝合处明显较实验组(A组)膨大,肌键移植段表面多不光滑,与键周结缔组织粘连明显,滑动远不如实验组(A组)好;随时间后移,肌腔移植段与键周结缔组织粘连逐渐加重,滑动日益受限。 2.组织切片观察 2.1光镜 实验组(A组)维生素C银染颗粒明显多于对照组(B组);实验组(A组)肌键内部成纤维细胞核明显多于健周结缔组织,键移植段与其外周界限明显,对照组(B组)肌键内部成纤维细胞核明显少于健周结缔组织,键移植段与腔周无界限,并有腔周结缔组织长人健内部,实验组(A组)肌键内部成纤维细胞核明显多于对照组(B组);实验组(A组)肌键内部胶原纤维明显多于健周结缔组织,键周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健移植段分界清楚,无胶原纤维长人键内部,对照组(B组)肌键内部胶原纤维明显少于健周结缔组织,腔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与健移植段分界不清,并长人键内部,实验组(A组)肌健内部胶原纤维明显多于对照组(B组)。 2.2电镜 在术后8周实验组(A组)透射电镜切片上,可见成纤维细胞多有功能旺盛状态的结构,胶原纤维细,排列紊乱;术后24周,功能低下的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纤维由细胶原原纤维变粗,横纹清晰,排列规则。实验组(A组)的这些结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B组)。 3 .LUZex一F图像分析仪测定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 术后3周,实验组(A组)肌腔内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原纤维数量明显多于键周(P<0.001);对照组(B组)肌键内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原纤维数量明显少于健周(P<0.001);实验组(A组)肌健内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原纤维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组)肌腔内部(P<0.001);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健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原纤维数量无差异(P>0.05)。 4.移植腔健周粘连定量测定 术后8周,实验组(A组)的腔周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B组)(P<0 .005)。 5.肌健移植段经脯氨酸含量测定 术后8周,实验组(A组)肌腔移植段的经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P<0 .001),提示实验组(A组)肌键移植段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优于对照组(B组)。 6.移植键生物力学性能测定 术后24周,实验组(A组)肌键移植段的最大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P<0.001),提示实验组(A组)移植键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对照组(B组)。结论 1 .bFGF复合降解膜能够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合成增多。 2 .bFGF复合降解膜能够增强键内部再生,防止键周结缔组织增生长人键内部,使肌键内源性愈合快于外源性愈合,从而达到防粘连的效果。 3.增强健内部再生可能是防止粘连形成的研究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