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不但是个人内在德行规范,也是具体的外在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国家、社会运作的模式,不仅是礼教的范畴,更是法律精神的体现。《仪礼经传通解》(以下简称《通解》),贯彻了朱熹的礼学思想,是经朱熹具体指导完成的巨著。《通解》前三十七卷(八十万字,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整理与《通解·丧礼》(以下简称《丧礼》,八十万字,占全书三分之一)的整理方法有较大的差异,日本学者上山春平已对《通解》前三十七卷的整理方法作了有益的探讨,而本文则试图对《丧礼》(另《祭礼》也有八十万字,占三分之一,其整理方法与《丧礼》相同,故本文仅以《丧礼》为代表)的整理方法作深入的探讨。《丧礼》的整理方法具有鲜明的特点,朱熹提出以《仪礼》为经,以《礼记》为传,以《周礼》为纲,重新整合丧礼的思想。把《仪礼》的经、传、记、注释合为一书,尽力恢复《丧礼》的原貌,对《丧礼》文本的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朱熹亲自设计大纲,构建组织结构,尽力搜寻材料,亲自起草文稿,采用最新分类方法,组织团队合作攻关。在编纂过程中,运用信件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逐步提高编纂水平,呕心沥血,为全书的编纂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其高足黄干,为《丧礼》部分的最终成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朱熹提出的整理方法是先进的,是科学的,是他的注经方法中最合理的一部分。总结其整理方法,从而对今天的古籍整理工作有所启发,是本人努力的方向,是本论文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丧礼》面世以后,即产生较大的影响,其对清人的学术研究尤其明显,本文也尽力勾勒出大致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