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探讨其合理的分娩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的防范,以期为临床产科医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围产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分为肌瘤组(754例)和正常组(2262例),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产程情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探讨其合理的分娩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的防范,以期为临床产科医师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围产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分为肌瘤组(754例)和正常组(2262例),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产程情况、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预后,并从肌瘤的大小(≦2cm、2-5cm、≧5cm)、数目(单发、多发≧2个)、部位(宫底和(或)宫体肌瘤、子宫下段肌瘤)、类型(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4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肌瘤组孕妇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孕妇(P<0.05),而两组间的持续性枕横(后)位、胎盘早剥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肌瘤组新生儿中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低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情况、小于胎龄儿比例、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科入住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肌瘤组孕妇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较正常组孕妇明显延长,且肌瘤组的产钳助产率、人工剥离胎盘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强宫缩剂(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使用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的第三产程时间和人工破膜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肌瘤大小的影响:随着最大肌瘤直径的增加,初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逐渐延长,此外,当最大肌瘤直径≧5cm时,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的发病率的变化和第三产程时间的长短与肌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5.肌瘤数目的影响:多发肌瘤组孕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延长,且在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发肌瘤组(P<0.05),而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的变化和第二、第三产程时间的长短与肌瘤数目无显著相关性(P>0.05)。6.肌瘤部位的影响:子宫下段肌瘤组在第一、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上均较宫底和(或)宫体肌瘤组延长,肌瘤位于子宫下段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也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之间的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以及第三产程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肌瘤类型的影响: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的变化和各产程时间的长短与肌瘤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初产妇,围产期发生某些产科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因此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一旦妊娠,应定期产检,严密监测母儿情况。尤其是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5cm)、多发子宫肌瘤及子宫下段肌瘤者应当更加重视,提前做好相关产科并发症的预防。对已发生的产科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保障母儿安全。2.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尤其是合并较大子宫肌瘤者(≧5cm),可增加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风险。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初产妇,尤其是合并较大子宫肌瘤(≧5cm)、子宫下段肌瘤且经阴道分娩者,可使产程延长,且器械助产率、产后出血率的风险增加。分娩前应该充分评估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对于有阴道试产条件者产程中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及时干预,以减少母儿不良结局。
其他文献
此次实验针对第三代先进汽车用钢成本降低,安全性提高,能耗减少的生产要求,对Fe-2Mn-4Al-0.4C、Fe-10Mn-4Al-0.4C两种不同Mn含量的实验钢设计了不同的轧制和热处理工艺。通过对实验钢进行热轧实验,并对轧制后试样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利用Thermo-Calc软件并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技术(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检测技术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研究并进行
目的Wnt/β-catenin信号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组织发育密切相关[1],近年来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拟通过建立三叉神经根区慢性压迫大鼠模型,分析Wnt/β-catenin信号相关分子在TN模型大鼠TREZ区的表达
目的:研究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构建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模型大鼠脑组织中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lpha2A-adrenergic receptor,α2A-AR)的表达水平,探讨α2A-AR激动剂可乐定对TD模型大鼠脑区α2A-AR的表达影响以及行为学改变,为TD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模型构建与分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了解S100β、hs-CRP对脑梗死患者3个月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以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层管理,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94例,根据是否符合《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中对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1)脑梗死组100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e Fourth Edition,WISC-Ⅳ)中各指数的特点,是否存在差别,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
背景及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以高复发率和高致残性为特点的中枢炎性脱髓鞘性疾病。NMOSD患者自然病史通常为多相病程,且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加,残疾系数则越高,而早期诊断,尽早干预可提高NMOSD患者生活质量。NMOSD的诊断有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其中针对水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平台的电子信息系统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同时系统所遭受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和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越来越严重,这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存在各种天线、电缆、传输线、电路和外部电磁辐射(EMI)等,大多数电子系统的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电磁耦合
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两大病理特征是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聚集产生的淀粉样斑块(Senile plaque,SP)和由微管相关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并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Aβ的异常聚集是AD的早期病理改变之一,其聚集过程生成的不同大小和形态的聚集体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其中以寡聚体最为显著。DAPK1在AD患者的脑组
目的:肠道菌群是指居住在胃肠道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共同组成的微生物组,它们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体内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近来,肠道微生物组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观察和体外研究表明它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本文通过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肠道菌群,对肠道菌群与乳腺癌易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我院的102名患
目的:食管癌处于全球肿瘤病死率第六位,也是福建省高发病率的一类肿瘤,化学药物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在后期常常遭遇耐药的情况。许多研究表明,细胞自噬(autophagy)机制在肿瘤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自噬调节蛋白UNC-51样激酶1(UNC-51 like kinase 1,ULK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转染该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ULK1抑制剂MRT68921及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