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内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群体。所谓贫困大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约为20%,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更多的贫困学生会进入大学校园,贫困大学生群体会不断扩大,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将成为新世纪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人格类型、人格成因和教育策略,是国内首次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科学,既有理论性的推测,又有实证性的检验;采样全面,包括十多所不同高校的1650名大学生;技术手段丰富,包括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利用世界优秀软件SPSS进行统计,结果可靠准确。可为有关部门进行贫困大学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包括:通过平时观察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提出贫困大学生人格理论。(1)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人格特征①自卑;②成就动机强(2)不同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具在差异性(3)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类型①自信进取型;②自卑拼搏型;③自轻自弃型。(4)贫困大学生人格成因分析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环境因素。(5)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WP=215>①物质层面的教育对策,包括奖、贷、补、勤、免、减等。②精神层面的教育对策,包括逆境成才教育、心理辅导等。第二部分实证研究包括:(1)编制量表本文的理论假设是,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人格特征是自卑、成就动机强。但目前国内尚无测量大学生自卑和大学生成就动机的量表,因此需要自行编制《大学生自卑量表》和《大学生成就动机量表》。另外,为了搞清贫困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原因和教育策略,还需要编制《贫困大学生人格成因量表》和《贫困大学生教育策略量表》。这样,共计编制4个量表,并进行了信度及效度检验。 (2)量表测量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大学生成就动机量表》、《大学生自卑量表》《贫困大学生人格成因量表》、《贫困大学生教育对策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 。测量对象为:按理、工、文、医、师范、农牧、重点非重点、南北方大学、不同年级、性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共计抽取贫困生样本747人,非贫困生903人。(3)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方法,可得如下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人格特征是自卑和成就动机强;贫困大学生的其他人格特征是焦虑、内向、敢为性低、兴奋性低、幻想性低、恃强性低、怀疑性低、世故性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自律性较强,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较强。(4) 运用F检验,可发现不同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具有差异性。(5) 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可将贫困大学生分为5类,分别为自励奋进型、自信上进型、自卑拼搏型、自卑挣扎型、自轻自弃型。①自励奋进型的大学生成就动机非常强。尽管他们学习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的追求目标很高,仍然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成功者,因而内心带有自卑和焦虑情绪,对前途感到紧张和忧虑;②自信上进型的贫困大学生的心态是非常好的。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多方面能力,心情轻松愉快,积极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参与和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做事认真负责。美中不足的是,还应该对他们加强成就教育,使他们的成就动机再提高些,以便挖掘潜力,获得更大的成功; <WP=216>③自卑拼搏型的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较强,学习刻苦用功,但学习成绩一般,因此内心难免有些自卑焦虑,对前途感到紧张和忧虑,也不大愿意和同学交往,内心感到孤独;④自卑挣扎型的贫困大学生成就动机偏高,但本身的能力又达不到,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他们陷入极度的自卑焦虑和紧张忧虑之中,心态失衡。他们不愿与同学接触,大多独来独往,内心充满孤寂无助感;⑤自轻自弃型的贫困大学生对自己完全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因此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团糟,但内心并不焦虑和自卑,而是麻木不仁地混日子。(6)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发现经济因素是影响贫困大学生人格形成的突出因素。(7)以贫困大学生焦虑、自卑等为因变量,以奖、贷、补、免、减、勤工助学、心理咨询、逆境成才教育、奖学金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勤工助学、奖学金、团体活动、朋友及同学的帮助、毕业分配前景这5项措施可显著减轻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和焦虑情绪,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的教育对策;②困补虽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却增加了其心理压力,加重其焦虑自卑情绪,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③减免学杂费、贷款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自卑和焦虑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④家人及亲属的帮助、校外资助、成才及抗挫教育和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和焦虑情绪,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