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是重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土合理开发的重要基础。土地作为各主体功能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最大存量资产,将随着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而面临不同的开发利用问题。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主要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人口状况及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有差别化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障各主体功能区耕地占补平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基于相关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的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重庆市各主体功能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各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功能进行定位。同时,对各功能区的后备耕地资源状况和各主体功能区的耕地占补平衡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重庆市目前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提出了重庆市各主体功能区耕地占补平衡研究目标、原则及占补平衡标准。最后,构建了适合重庆市各主体功能区耕地占补平衡的制度和评价体系。研究过程表明:
1.重庆市目前后备耕地资源匮乏,且分布相对集中,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2.重庆市目前耕地占补平衡存在补充耕地质量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主要问题。
3.在重庆市重点开发区:要逐步加大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警惕和防范政府经营土地风险;进行功能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建立农田保护的地区补偿机制;出台基本农田指标异地置换的原则、方式和补偿机制等相关制度。在优化开发区:要优化建设用地供应结构,促进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强化市场在建设用地配置中的作用,探讨政府逐步退出垄断土地供应的途径;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以主体功能区的范围界定耕地占补平衡,逐步实行功能区域之间的耕地保护与补偿机制等制度。在限制开发区: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逐步推进生态移民工作;实行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等。在禁止开发区:建立生态保护的财政补偿机制;继续执行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补偿;加大政策性移民力度;加大林权、草场权属改革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