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罗殊异传是新罗时期产生的一批带有志怪、传奇性质的传说,后被文人写成作品,成为传奇文学作品集。作品中反映现实社会男女爱情故事,大多是假托人与神、人与兽相爱的奇异形式叙事,其爱情故事情节丰富曲折,生动感人且有价值,并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母题是指民间故事、神话、叙事诗等叙事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最小叙事单元。汤普森认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存于传统中的成分”。 本文采用影响研究、母题研究、实证研究、跨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新罗殊异传中选取“竹筒美女”、“孙顺埋儿”、“心火绕塔”、“首插石楠”等故事,分别与佛典·志怪中的同类故事母题进行比较研究,在“变大变小”母题中,“竹筒美女”与《旧杂譬喻经》中的“梵志吐壶”、“阳羡书生”,中国的《西游记》进行比较;“杀子(杀身)成孝”母题中,“孙顺埋儿”与《佛说父母恩重经》、《搜神记》中的“郭巨埋儿”进行比较;“相思病”母题中“心火烧塔”与《大智度论》,《幽明录》中的“卖胡粉女”、《聊斋志异》中的“阿绣”、《太平广记》中的“系蒙”进行比较;“离魂”母题中“首插石楠”与《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搜神记》中的“紫玉”、“河间郡男女”、《李章武传》进行比较,以揭示“新罗殊异传”对佛经的接受路径,以及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佛教被中国所接受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冲撞到最后的融会完成于六朝、隋唐时代,尤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中国志怪、志人小说的产生,其渊源又与佛教有着很深的关联,而新罗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又比较密切。本文认为新罗殊异传的形成轨迹遵循了“佛典-志怪、志人小说-殊异传”,其佛教渊源及中国的中介作用非常显著。佛经中有丰富的文学原型,从佛典故事到志怪再到殊异传,在相同母题下对佛经故事的取材改编和流传,表现出各自的特色,这有利于深入了解东方文学,同时也说明了佛教对中国叙事文学、朝鲜叙事文学的孕育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