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情境实验法,选取高校在职MBA学员及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为被试,对中国人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改编经典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加入“关系亲疏”这一变量,验证了中国人的社会交换因亲疏关系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法则。(1)相比熟人与亲人,陌生人之间主要采取“公平公正”的公平法则;(2)相比陌生人与亲人,熟人之间主要采取“礼尚往来”的人情法则;(3)相比熟人与陌生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主要采取“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的需求法则。 2.从上级与下级的双向视角,考察了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因员工个人才能、上下级关系亲疏以及交换类型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互惠法则。具体来说,上级与下级由于处于不同的身份地位,因而即使在面临相同条件时采取的互惠法则也不同。(1)上级在对下级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与人情法则,但更偏重公平法则。(2)上级在对下级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上,同时采用公平与人情法则,但更偏重人情法则。(3)下级在面对上级晋升、奖励等工具性回报以及鼓励、支持等情感性回报不完全等价时,采取人情法则,为了双方面子及关系,坚持“有总比没有好”。 3.基于社会生活与组织生活中社会交换的互惠机制研究,通过引入经济法学概念对价,探讨了互惠法则的本质:互惠实际上是一种对价,其本质是追求和谐与满意。(1)公平是一种完全对价。即当双方交换价值完全相等时,双方交换达成满意,反之则导致一方不满意。(2)人情是一种适度对价。即当双方交换价值相差不大时,双方交换达成满意,若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则导致一方不满意。(3)需求是一种差异对价。即使双方交换价值相差过大,只要存在交换的对应物,则双方仍达成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