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特点和临床治病经验,分析整理导师对面瘫病的诊疗经验和特点。
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观察记录导师诊治临床疾病的特点和疗效,结合跟师体会,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临证特点和临床经验,并通过对导师针刺治疗面瘫方法的分析,探讨导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学术特点。
结果:付永民主任医师的针灸学术思想有两点,一是治脏腑重在用背俞,付永民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善于应用长针深刺背俞穴治疗各种脏腑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中老师常采用长针深刺背俞穴的方法。一般以2-2.5寸针斜向脊柱方向约70°刺,深约1.8-2寸,要求有较明显的针感放射至相应的胸腹部。付永民主任医师认为,无论是中医传统理论,还是现代医学理论,均证实背俞穴与脏腑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针刺背俞穴能有效调节脏腑气血,通过神经一体液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直达病所,治疗脏脏腑疾病。长针深刺背俞穴较之一般的针刺方法可以有效地刺激交感神经节,刺激范围广,刺激力度大,临床疗效显著。二是调补并用。调补并用是付永民主任医师在临床中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多体现在治疗中风、颈椎病、慢性胃炎的治疗上。调就是调整局部经络气血,补就是补益肾气,因为肾为人身之根本,老师反复强调补益的重要性,应该标本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付永民主任医师在针灸临床治病过程中,有鲜明的临证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针灸治神,强调针刺得气,倡导针至病所、直击病灶,注重针刺的局部治疗作用,善用多针刺法提高疗效,注重疾病发生的病机,采用异病同治法以不变应万变等五个方面。
付永民主任医师的“针灸治神”思想,起源于《内经》,也受历代医家针灸治神思想的影响,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体会,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付永民主任医师的针灸治神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除了传统的医者调神和患者调神两大方面,付永民主任医师认为还应包括取穴调神、针后调神和提高个人修养三方面。
付永民主任医师在临床中非常强调针刺得气,付永民主任医师认为:“得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医者手下的感觉和患者的自我感觉。认为针刺得气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针刺要取得临床疗效就必须以得气为基础,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前提。
在针灸临床中,付永民主任医师很重视局部取穴,认为局部选穴、针至病所、直击病灶,其治疗更直接,疗效更显著。并强调在应用局部取穴治疗疾病时,应当熟悉局部解剖结构,注意针具的选用、针刺的层次深度,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付永民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常用多种刺法如深透刺、多针刺(齐刺法、丛刺法、排刺法)和爪形刺法来提高疗效。
付永民主任医师在临床中善于应用异病同治的方法。如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功能性腹痛、功能性消化不良、失眠、呃逆等病,是不同的疾病,认为均与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失调相关,所以治疗时也都采用背俞穴(胃管下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治疗。对于眼病,不论是视神经的病变、眼底病变,还是眼肌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认为都是眼部的经络气血阻滞,眼失所养所致,故老师常用的基本穴位处方相同。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增生、小儿遗尿,妇人尿频、慢性盆腔炎等不同疾病,认为这些疾病同属下焦,多与肾气亏虚有关,都取相同穴位组方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命门、腰阳关等治疗。
付永民主任医师认为面瘫的发病在于“风”和“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调,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认为在治疗面瘫时应分期施治。根据面瘫发病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发病后有条件的患者应行面部肌电图检查,以判断神经病损的程度。对于急性期面瘫患者,多采用温针结合少针的方法。强调面瘫急性期的治疗十分关键,面瘫疗效的取得也多在早期合理的治疗,对于急性期病损程度较重的患者,应中西医综合治疗,以免影响预后。
对于面瘫恢复期的治疗,付永民主任医师多采用透刺法,增加刺激量,用较强的手法寻找针感,使患者局部有酸胀而舒适的感觉,或短暂的麻、触电样感。但应注意治疗不可急于求成,电针的刺激量过大,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面瘫后遗症期是面瘫治疗最困难的时期,治疗起来恢复较慢,在这一时期,要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治疗方法除采用各种透刺法外,还需结合温针灸,点刺放血拔罐等疗法,深刺下关、翳风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面瘫的治疗,付永民主任医师认为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存在着太过与不及,在临床中应针对不同的患病个体,使针灸治疗刺激量合理增减,并应随着疗程的进行、病情的变化等,及时调整针灸治疗刺激量,使刺激量与疾病实际需要的治疗量保持一致。
结论:导师的学术思想是“治脏腑重在用背俞”和“调补并用”两个方面。临证特点:1、强调针灸治神。2、重视针刺得气。3、倡针至病所、直击病灶。4、善用不同刺法。5、异病同治。对于面瘫的治疗应分期施治,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量是取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