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自然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终止者,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生率以往报道大约占全部临床确诊妊娠的15-20%。早期自然流产是指发生于12周前的流产,占全部自然流产的80%。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包括胚胎的和母体的,国外报道大约50-60%的自然流产是因为胎儿染色体异常、感染因素、母体内分泌或解剖异常。有40-50%的自然流产不能解释,在这些不能解释的自然流产中一大部分比例是由于母体对胎儿蛋白抗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造成的。如果是胚胎的原因,绝大多数是胚胎的染色体和/或基因异常。如果是母体的原因,因太复杂而难查清楚,国内外研究者也做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初步探讨出了一些引起自然流产的母体因素,但不能完全揭示其中的奥秘,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最近,逐渐增多的证据推测孕激素在成功妊娠的早期阶段在建立免疫抑制反应中起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不明原因的早期自然流产的机制,对临床防治这一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正常妊娠期,母体子宫能接受半异己甚至全异己(接受非亲赠卵或赠胚)基因的同种异体移植物,使胚胎粘附并着床于子宫蜕膜中生长发育,母胎界面之间形成一个特殊的微环境,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调节网络,参与其中的调节者除了性激素及其受体外,还包括大量的细胞因子、免疫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糖结合物等的交互调节。这个网络中的任一环节或调节者出现异常,牵动其他的因素系列式或瀑布式爆发异常,均可导致自然流产,尤其是早期妊娠流产的发生。有人借助于基因芯片和蛋白组学研究技术,获得了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表达谱,发现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有一千多种基因和73种蛋白表达有差异,但没有人提出哪一个因子或蛋白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近年来,PR、PIBF、CSF-1和IL-15在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到目前为止,报道的相关文献很多,但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出现相反的结论,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蛋白水平检测这四种蛋白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比较正常早期妊娠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PR、PIBF、CSF-1和IL-15的表达的差异,分析PR、PIBF、CSF-1和IL-15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初步探讨早期自然流产的母体因素某些方面的发病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20例正常早期妊娠实施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用负压吸宫的方法,收集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两组蜕膜组织中PR、PIBF、CSF-1和IL-15的表达,分析它们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探讨其对早期自然流产的影响及意义。使用SPSS 13.0系统软件包对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对两组结果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两组蜕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出PR、PIBF、CSF-1和IL-15的表达。2.两组蜕膜组织中PR、PIBF、CSF-1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表达强度均高于研究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蜕膜组织中IL-15的表达阳性率与表达强度未见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IBF、CSF-1在子宫蜕膜组织中表达强度的降低与早期自然流产关系密切,是早期自然流产的母体因素复杂网络中的某一微小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