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验中文版注意控制量表(ACS-C)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因子结构以及实证效度。方法:1269名普通大学生与5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完成ACS-C、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BDI-II-C)、焦虑量表特质分量表(STAI-T)、冗思反应风格量表(RRS)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测试;初测间隔四周后方便抽取196名大学生完成ACS-C的重测。为探索量表的因子结构,总样本随机分成两个小样本,样本1(n=636)用于确定ACS-C的因子结构,采用平行分析(PA)和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ESEM)分析;从总样本中筛选出的抑郁症状样本(n=342)和样本2(n=633)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CFA),通过交互检验选择出最优因子模型。通过ACS-C得分与点探测范式测量的偏向指标和BDI-Ⅱ、STAI-T、RRS、DAS得分的相关分析,检验ACS-C与心理病理学关联的实证效度。结果:(1)探索性因子分析:平行分析结果提示ACS-C可提取出3个因子,并且通过加入方法学因子之后,探索性结构方程模型提示4个条目(9,13,14,20)在单因子和双因子结构中的因子负荷均小于.30,删除没有达到基本测量学要求的4个条目后,16个条目量表(ACS-C-16)的平行分析结合碎石图,以及ESEM因子负荷结果共同提示,ACS-C-16为双因子模型。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探索性双因子模型(全局注意控制因子-2个特定组别因子)探索量表的因子结构,最终双因子结构的全局注意控制因子解释共同方差比例为60%,提示ACS-C-16可能为单维结构。(2)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ACS-C-16加入方法学因子后的单因子、相关特质2因子和双因子模型,结果提示双因子模型拟合指标最优(样本2:CFI=.963,TLI=.949,RMSEA=.045/抑郁症状样本:CFI=.956,TLI=.940,RMSEA=.051),达到测量学要求,两个样本中全局注意控制因子解释方差的比例平均值为55%,两个特质因子解释方差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3.5%和18%,方法因子方差比例平均值为13.5%。双因子模型全局因子的ω系数平均值为.86,层级ω(ω_h)系数平均值为.72,而两个组别因子(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的ω_h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3和.11,结果进一步支持量表的双因子结构,同时提示组别因子分量表不适合单独使用。(3)实证效度:ACS-C-16总分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中词对展示1000毫秒所测量的注意偏向各指标均有显著关联(关联系数在-.24~-.27,.24~.37,p<.05);ACS-C-16与焦虑、抑郁、冗思和功能失调性态度等心理病理学分数呈低到中度负相关(r=-.22~-.53,p<.01);(4)信度:4周后重复测量检验系数为.72(p<.01),项目与其他项目总分的相关系数的范围在.23-.49间,各项目与其它项目相关在.15~.38之间。结论:ACS-C-16总分在我国大学生中反映了一种单维构念(即总的注意控制能力);采用量表总分能可靠地评估我国大学生的注意控制能力,而报告和解释分量表分数可能导致误导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