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藏水力压裂SRV区域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技术,水力压裂所造成的储层改造体积SRV(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的大小和改造效果是页岩气水力压裂技术开发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微裂缝对页岩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了 SRV区域双重介质渗流-应力耦合数学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页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的渗流-应力耦合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开展了完整岩样和含微裂缝岩样的流固耦合渗流实验,得到了渗透率随围压、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裂缝岩样的渗透率比完整岩样大出5个数量级。渗透率随有效压力的升高而降低,且降低速率逐渐减小。(2)通过对页岩渗透率影响因素的响应面法分析发现,页岩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程度要大于孔隙压力。利用Terzaghi有效应力公式分析渗透率与有效应力间的关系时,渗透率的大小被低估。完整岩样的应力敏感性为极强,裂缝岩样的应力敏感性为强。(3)基于修正的火柴杆模型,根据Carman-Kozeney方程,建立了单轴应变条件下,SRV区域孔隙度、各向异性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渗流场、应力场的控制方程,建立了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方程组。(4)根据现场实际生产资料和室内实验数据,对SRV区域的渗透率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程度较好。将该模型与经典的S-D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在有效应力较小时,本文模型适用性更好。(5)利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单井压力衰减过程。模拟结果显示:考虑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更接近现场实际状况;页岩开采初期,裂缝性储层的压力下降迅速;之后,压力梯度和产气速率逐渐降低;主裂缝决定了压裂过程中SRV区域的扩展方向,且SRV区域大小随着裂缝条数、次级裂缝与主裂缝间角度的增加而增加,角度越小时,次级裂缝与主裂缝之间夹角较小的一侧储层压力下降的幅度越大且下降速度越快;随着裂缝角度的增加,次级裂缝两边储层压力的下降情况趋于对称。对于随机展布的裂缝,相交条数和相交点数越多,储层压力下降的范围也越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量也在不断的增长,既有桥梁中已有部分不能符合现状,使用条件也不能达到要求。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以其高强度、轻质、抗
激光激发超声表面波技术是一种准确、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适用于表征ULSI互连薄膜的参数。本论文深入研究了超声表面波在ULSI互连分层结构中传播特性,在表征方法和实验两个
非水系锂-氧(Li-O_2)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作为当前最有前景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受到广泛关注。锂-氧电池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经历具有迟滞动力学特性的氧还原(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因此需要设计出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稳定性的正极催化剂。以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为前驱体,在惰性氛围下高温热解得到的金属氮碳(M-N-C)材料不仅可以在一
天然气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低渗气藏资源量超过十万亿方,资源量丰富,占比约20%。进入21世纪,中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蓬勃发展。与传统开发的天然气藏相比,渗
炔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的一类重要物质。这类化合物在医药、生物化学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在过去几十年中,报道了许多合成炔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报道了大量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I)编码的分子是参与抗原提呈,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
含二氟亚甲基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活性,它们已广泛地应用到医药、农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合成含二氟亚甲基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氟化法,利用
Dashrabt构造属Xsaer山前构造,2012年在AMH东部的Zora地区采集了三维地震面积1090km2,Dashrabt地区位于三维地震覆盖区内。2016-2018年对Dashrabt地区进行了多轮次三维地震资
太赫兹(terahertz,THz)波是波段在0.3 THz到30 THz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在频谱上处于毫米波段和红外波段之间。由于太赫兹波具有低能量、高穿透性、指纹特性、安全性等特性,使得
本文主要研究信号恢复的弹性无约束算法.所取得的结果有:第一,借助l1范数及lq范数更易促进稀疏性这一特性,提出弹性无约束lq-l1极小化模型.利用光滑化策略得到光滑化模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