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译小说文体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林译小说文体。虽然近年来,学界对林译小说有所关注,但对林译小说文体的专题研究寥寥无几。林译小说文体的厘清是正确认识及合理评价林译小说的前提,如此才可避免或者大谈林纾的翻译功绩,不谈林译小说实现西洋文学启蒙后显现出的文体深层问题;或以“古文”和“史传笔法”这种老话评说林译小说,未充分肯定林纾的翻译为适应时代语境所做的努力,这又与林译小说产生的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不相符。本文认为须将林译小说置于林纾的整个文学活动中考察,贯通林纾翻译前的思想、文学观,才能准确定位林译小说的文体和通透理解林译小说的文体。本文的一个目的是描述林译小说的文体,论述林译小说的文体特点,并剖析林译小说和古文、林译小说和史传的关系。另一个目的是从林纾的角度探究林译小说文体的形成以及式微。  林纾翻译前古文家的身份容易造成林译小说的误读,在新旧之争的语境中,新文学者将林译小说和林纾的古文等同,此一问题六十年代末由钱锺书廓清林纾没有用“古文”译小说,钱锺书和新文化人立论不同,但是未充分肯定林译小说还是适应时代语境的产物。从语体角度来看,林纾的文学活动可分为白话作品、文言作品、古文作品,林纾的翻译属于文言,和白话诗《闽中新乐府》一样是林纾适应时代语境的产物。林纾和口译者合作生产的数量庞大的各种类型的林译小说,满足了晚清民初各层次的读者对小说多种功能的需求。林纾对西洋小说从观念到技巧方面进行了阐述,与我国文学比照,激发了时人对西洋小说的兴趣。林纾以史传比附西洋小说自有其合理性,不能就此望文生义断定他即是以史传的体例翻译西洋小说。林纾的文体意识明确,对古文之体循规守矩,但林纾用以观察、评价西洋小说的标准,并不是始终以“史传”为中心的,研究者只注意林纾在译序跋中常以“史传”笔法比附西洋小说,而漠视了他还以我国传统文类中的章回白话小说、笑话、诗、诸子散文等甚至绘画去比照。对西洋“文学”,林纾动用了我国多种文类去观察、评价,翻译时融通了多种文类。林纾在翻译文体上进行了操控,但完成了西洋文学的启蒙,由此引发了我国传统文学内部格局的改变。  林译小说的文体,一方面,对西洋小说的体式有强烈的保留倾向,为中国小说输入了新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结构和新的叙事者角色的小说。另一方面,林纾以自身的文化选择、传统文学经验主要是小说的经验操控翻译,造成翻译文体价值不同程度流失。林译小说语言混杂,具有表达力强,文辞宏富、明晰醒豁,文风明爽轻快等优点,又有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的缺点。林译小说“中西杂糅”的文体对当时年轻一辈影响极大,引导他们走上了学习外国文学、翻译外国文学的道路,促进了中国文学革新。林译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漠视,它是最鲜明地表现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过渡时期文学风貌的作品,是连接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桥梁。漠视林译小说,影响后来者对这一巨大文学转型过程的真切认知,造成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之间断裂或跳跃的印象。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综述林译小说的研究情况,界定林译小说的文体,说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林纾的思想和古文观。文学、感情、道德形成了林纾生命的三个支点,他思想上讲求感情与道德的平衡,文学上主张感情与道德融汇。林纾的才华造诣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他的道德心性又悲哀地浸透了这种文化的腐气。二是论述林纾的中西文化观。三是分析林纾对西洋小说“虚构与写实”、“风俗和人心”的认识,论述林纾现代小说观念初步萌生。  第三章,借鉴英国文体学家纳什(W.Nash)设计的小说文体学模式,从“表达层”和“信息层”两个结构层考察林译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人物、事件、主题、语言等方面的传达情况。林译小说的文体既有强烈的保留倾向,又受到林纾思想和文学经验主要是我国传统小说文类经验的操控,造成不同程度的文体流失。林译小说语言混杂、文辞宏富、明晰醒豁,文风明爽轻快,对近现代语言转型实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第四章,阐述林译小说文体的式微。林纾的翻译从西方文学的诱惑开始,延伸为救世的实业,到逐渐对翻译丧失热情只为赚取稿费,导致翻译文体失控。辛亥革命前后,文坛暮气沉沉,“五四”新文学革命爆发,林纾的翻译受到批评。
其他文献
韩少功将乡土写作作为一种发言方式,通过乡土民间想象来思考、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参与到中国“文革”后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中。一方面,从“文革”结束至今,韩少功不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对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根据新的时代形势来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将传统
中篇小说是处于长篇与短篇之间的一类小说。创作实践中的确存在这一类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也时常被使用,可是中篇小说到底有哪些特点?如何定位?历来争议众多,这是个难题,对此做
学位
《五代史纂误》系宋朝吴缜所撰。该书针对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抵牾舛讹之处,采用本校法,即列出纪、传对同一事件、人物之不同记载,加以考辨,或给予纠谬,或提出质疑。南宋时,该书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知识、态度、行为,为评价在校大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基线资料。方法以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某高校2个年级大学生2
在高校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教育,要从整体上推进高校党员干部队伍的党性、党风、党纪建设,要着力解决每个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思想问题,要促使广大
本文借鉴王希杰“比喻的深层结构”说,对新时期小说作品中的比喻进行分类比较整理,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新时期小说中的比喻在喻体、相似点、相异点三个方面的特点:人造物作喻体
本文是对《中国新文学大系》编纂历史的研究。论文将历史回溯到1935年,分析《大系》出版前后同时遭遇政治干扰、商业操作和文学追求的史实,展现多方角力最终形成鼎足之势,使得《
学位
《文章正宗》是南宋大儒真德秀所编的一部诗文选集,收录《左传》、《国语》以下至唐末之作,体例包括辞命、议论、叙事、诗赋。   研究《文章正宗》的成书、版本、选编宗旨
学位
亲情是人类所有感情的基础,是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前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洋溢着温暖柔美的亲情,让我们感到无比温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亲情教育,是培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