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ε毒素(ETX)在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致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另外,由于其高毒性的特点,ETX还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恐怖剂。然而,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深入探究ETX在体内的累积和毒性效应,并进一步利用细胞模型研究其致毒的分子机制,有利于阐明ETX致病的关键机理及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预防和治疗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和我国的生物安全防护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 为了观察ETX是否对多个器官组织有损伤,我们构建His-ETX和m Scarlet-ETX质粒,纯化融合蛋白。m Scarlet-ETX经小鼠的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m Scarlet-ETX在小鼠体内器官的累积情况。His-ETX经尾静脉注射后,对小鼠脏器组织通过免疫组化观察His-ETX在小鼠不同的脏器和小肠肠段上结合情况;HE观察His-ETX对不同脏器的病理性损伤情况;免疫荧光验证m Scarlet-ETX在不同小肠肠段上结合情况。2. 为了探究ETX导致人红细胞溶血的分子机制,我们通过细胞膜红色染料PKH26对人红细胞进行染色,置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ETX对人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TX作用红细胞后Ca2+内流、神经酰胺丰度、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以及活性氧等变化。随后我们通过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验证人、大小鼠红细胞和HEL细胞中MAL表达的情况,接着使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干扰HEL细胞中MAL蛋白的表达,再通过PI入胞、MTS、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验证MAL蛋白是否参与ETX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后通过GST pulldown验证人红细胞和HEL细胞中MAL蛋白在体外能否与ETX结合。3.为了探究ETX是否对皮肤组织及其相关细胞有毒性作用,我们通过MTS、m Scarlet-ETX的结合、ATP释放、寡聚物和孔的形成实验来验证ETX对Ha Ca T和HEKs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干扰Ha Ca T和HEKs细胞中MAL蛋白的表达,经MTS和免疫荧光技术验证MAL蛋白是否参与ETX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将不同浓度的His-ETX经皮下注射小鼠体内,统计ETX导致小鼠死亡的半数致死量。病理切片技术分析ETX在皮下的扩散情况以及其对皮肤、脑和肾组织病理性改变的情况,皮肤组织中m Scarlet-ETX的结合和MAL蛋白表达的情况。研究结果1.ETX能导致多个器官组织整体性损伤且其主要结合到小肠中的结肠部位。小动物活体成像整体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 Scarlet-ETX主要积累于小鼠的脑部,随后取出不同的脏器分别置于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中观察发现m Scarlet-ETX组中的脑、肾、肺、肝、脾和心脏中荧光信号的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is-ETX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脑、肾、肺、肝、脾和心脏组织中未发现阳性表达;ETX处理组中发现肾脏组织中的肾小管和肾小体上、脑组织中的白质部分、肺组织的肺泡周围、肝脏的肝小叶周围、脾脏的实质中以及心脏的心机膜中都有ETX的结合。HE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中相对应的正常组织相比ETX对小鼠的不同脏器都有病理性损伤:肾组织的远端小管上皮细胞中出现致密核,并伴有出血;脑组织中出现水肿;肺组织中肺支气管周围明显扩张,渗出大量的浆液;肝脏中肝小叶出现坏死,在坏死区域附近观察到肝细胞变性;脾脏中脾细胞变性,并伴有出血;心脏有明显地水肿和出血。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较发现His-ETX和m Scarlet-ETX主要结合在结肠部位,在直肠、空肠和回肠部位有少量的结合,而在十二指肠和盲肠中未发现结合。2. ETX能与人红细胞的MAL蛋白结合并触发PS暴露。结果显示ETX能导致人红细胞收缩随后发生肿胀直至破裂,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TX能导致人红细胞Ca2+内流、神经酰胺丰度增加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但是不会导致活性氧的产生。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人红细胞和HEL细胞中MAL蛋白的表达,但是在小鼠和大鼠的红细胞中没有MAL蛋白的表达,并且MAL蛋白在人红细胞和HEL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且与m Scarlet-ETX的结合有共定位的现象。随后对HEL细胞进行MAL蛋白敲除,与正常的细胞相比发现,ETX对干扰MAL表达的HEL细胞的细胞毒性明显减弱,并且ETX的成孔能力及寡聚物形成都明显地下降,并且首次在体外证实了ETX能直接和MAL蛋白结合。3. ETX对皮肤组织及其相关细胞的有毒性作用。研究发现ETX能结合到Ha Ca T和HEKs细胞上且有明显地细胞毒性,ETX在这些细胞上能形成孔和寡聚物,并且能导致这些细胞释放ATP。荧光染色发现在Ha Ca T和HEKs细胞中发现m Scarlet-ETX结合在细胞膜,并与细胞膜中的MAL蛋白的表达有共定位的现象。随后对这些细胞进行MAL蛋白敲除,与正常的细胞相比发现,ETX对干扰MAL蛋白的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成孔能力没有明显地影响。统计经皮下注射ETX导致小鼠死亡的LD50为109 ng/kg,并且会导致皮肤组织中毛囊和肌肉层水肿以及ETX在皮下不会向四周扩散,而是直接浸入内脏导致脑和肾脏组织水肿及出血。免疫荧光显示在人和小鼠的皮肤中有m Scarlet-ETX的结合,并且与MAL蛋白表达有共定位现象。研究结论首先证实m Scarlet-ETX在小鼠的脑、肾、肺、肝、脾和心脏组织中都有积累,ETX在这些器官组织中有结合并会导致其明显地病理学改变,而在小肠中ETX主要结合到结肠上,表明了ETX会导致整体性组织器官损伤且ETX的吸收主要在结肠部位;其次发现ETX会导致人红细胞先收缩,随后发生肿胀直至破裂并且引起Ca2+内流、神经酰胺丰度增加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在人红细胞上m Scarlet-ETX的结合和MAL蛋白的表达有共定位,MAL蛋白参与HEL细胞的细胞毒性、成孔和寡聚物的形成以及ETX在体外能与人红细胞和HEL细胞中的MAL蛋白结合,推测MAL蛋白在ETX诱导溶血中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发现ETX会导致Ha Ca T和HEKs细胞死亡,ETX经皮下注射的LD50为109 ng/kg且导致皮肤中毛囊和肌肉层水肿,ETX在皮肤组织上的结合可能与MAL蛋白表达有关,但是MAL蛋白不参与ETX对Ha Ca T和HEKs细胞的毒性作用。这些数据为预防和治疗携带ε毒素基因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局部有限图G=(1/,E)上非线性方程解的存在性.我们考虑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方程.类型一:考虑方程-△u+h(x)u=f(x,u),x ∈ V(1)解的存在性,其中f:V×R→R,f(x,t)/t关于t单调不减,并且f(x,t)关于t在无穷远处是渐近线性的.在没有(AR)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运用山路引理证明方程(1)有正解存在.类型二:考虑非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其中a(x),b(x):V→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肥胖症、肥胖等发病率不断提高,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是体内脂肪组织的过度积累,探究肥胖发生的原因及能量代谢机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实验以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室内海水养殖系统中分别实施3个养
近年来,对于量子科学信息科学的研究正在蓬勃的开展,而基于光学的量子信息处理,需要高质量的纠缠态光源。集成光波导将光路从复杂的线性光路中脱离,将功能集成,使得光器件小型化,使光波更容易控制。本文就是设计一个将偏振纠缠光源的产生以及光子对的分离集成一起的光波导芯片,可以实现集成化,高稳定性、高光子产生效率以及高纠缠度的偏振纠缠态光源。本文首先从非线性光学的原理出发,比较不同的方式产生纠缠光源的优劣,引
最优化问题与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是息息相关的。最优化理论是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理论基础。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压缩感知等当代重要的领域中,最优化理论都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较为常用的是稀疏优化问题。稀疏优化是最优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被逐渐广泛地应用到经济、工程、军事等领域中。随着图像的恢复和重建、人工智能、压缩感知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对稀疏优化问题的求解显得尤为重要。稀
研究背景: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病人发病时间不固定,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肾脏中肾小球持续缓慢累积损伤最终发展为尿毒症(Uremic)。三维基因组
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单独支撑钢板和支撑钢板联合水平带状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日后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采用短脉冲、高功率密度的强激光辐照金属表面,使材料强化均匀,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耐磨损和抗腐蚀能力,其中激光诱导产生的冲击波的特性决定了对材料的实际强化效果。与单脉冲相比,本文提出的双脉冲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思想是通过改变激光脉冲时域特性,形成压缩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冲击波。因此,深入研究双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的特性有助于增强冲击强化效果,为优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提供更好的激光脉
目的:归纳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证候特点,总结晚期肺癌患者中药运用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研究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背景: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为育龄期女性多见且难治的良性疾病,却表现出一些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异位病灶异常增殖、浸润、甚至向邻近组织侵袭等。该病具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