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至万历士商关系与文学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立于传统社会结构两端的阶层——士与商,在明中叶以后流动加剧,已然构成今人关注这段历史时无法避开的重要社会现象。居于明中期向后期过渡历史阶段的嘉靖至万历朝,由于特殊时代氛围的烘托,这一社会现象尤为典型,士、商两阶层的互动和联系不仅更加频繁,而且就历史时限看,现象相对集中。当处于士人阶层中的文人置身于这一极富时代特征的关系格局中时,意味着当时的文学生态、文学文本,亦即整个文学面貌乃至文学史的书写都将发生变化。明嘉靖至万历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之相应的是朝堂礼制松懈、“四民”观念弱化、社会活动愈加复杂,在诸多因素的助推下,处于社会结构上层的士人阶层与日益崛起和壮大的商人群体产生出形形色色的交集。其具体表现为:一、这一时期有众多士人出身商人家庭或是同商人一方的家庭成员缔结婚姻,这其中包括诸多文坛及士林的名流。二、部分士人与商人建立友好关系,士商交游成为此时普遍现象,李开先与商人袁崇冕、商贾闵龄同诸地文友、文坛领袖王世贞和其商人朋友圈,皆是士商多形式交游的缩影。三、士人还因受到商人在经济上的帮助而与社会上的商人产生联系,这方面以商人出资兴办义学资助读书人、延请文人士子至家担任塾师解决其生计问题、为试举之人提供财力支持从而缩短士、商之间距离为典型。士人与商人关系网络建立的过程就是“商”之因素对士人阶层影响加深的过程。士与商关系的拉近深刻改变了士人阶层中文人群体的观念世界和生活形式。不同于早期文学史上以读书仕宦者及贵族精英阶层为主体的上层文人创作队伍,宋元以来的文人作家逐渐走向平民化,发展到嘉靖至万历朝所在的明代中后期,此时的文坛聚集的是以中下层文人和平民阶层组成的众多新型作家,以及一些在商品经济潮流冲击下,呈现出“新状态”的传统作家。这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人群体更乐于接受市井氛围和商业气息的濡染,以至于他们在和商人保持密切的往来互动中,精神观念、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精神观念方面,随着商人价值观念的渗透,重义轻利、以理制欲观在文人的思想意识中消解,任情逸乐、崇奢纵欲得到推崇。文化生活方面,由于商人群体的介入,文人获得相当的物质支持,得以肆意追求人文趣味、享受文化消遣。在社会营生方面,文人在肯定商人的生存模式过程中走向“商人化”,他们通过自身的文艺才智谋取生活资料。从各方面来看,文人作家的定位与内涵都在向世俗转变和靠拢。文人作家走向世俗,决定着这一时期的艺术视野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将与过往不同。在文学创作中的题材选取、形象塑造和审美情趣方面首先展现出改变的痕迹:越来越多关于商人和商业活动的元素被纳入诗歌及小说文学创作的内容范畴,商人形象塑造正面化不仅是涉商小说而且成为商人碑传的一大特征,放诞风流的文人群体与世俗氛围契合而使得文学审美情趣愈加偏离古典文学崇高道义规约。其背后反映出这些文人对商业活动情况的熟悉、对商人社会地位的关注、对商人现实处境的理解,以及对商人精神世界的充分认识与肯定。这反过来体现出文人作家与商贾群体间跨越阶层落差的深度交流和互动,而这对当时文学整体面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次是诗文、小说和戏曲等文学体式的演进。从诗歌来看,文学视野的拓宽使得艺术领域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更加灵动和丰富;从传记来看,商人墓碑文等应酬之文的大增使得此类文体的文本价值与写作策略重新得到认识;就小说而言,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作品在面向人情世态的描绘上有了更加立体而广阔的生动书写;就戏曲而言,在文人与商人共同推进的作用下,无论是戏曲演出还是戏本创作都有明显的提升和发展。比较来说,俗文学领域发生的变化比正统文学领域要更加广泛而深刻。此外,文人与商人关系之于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仅限于文人及其创作,商人的“文人化”及其创作同样是其中重要方面。这些“跨界”进入文学创作队伍的商人,他们创作的以诗歌为主要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不同于纯文人的别样形态。从文学生态到作家群体,再到文学创作本身,以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来衡量明嘉靖至万历时期士商关系之于当时文学的意义与影响则还应包括文学的消费及流通环节。商人群体是当时文学阅读和文学消费的主流,其强大的购买力既推动着通俗文艺的发展,而且通过向文人作家传递市场信息左右着文学的商业化进程。与此同时,文学出版在这一时期进入繁盛局面,一方面是有诸多“商人化”的文人竞相投入出版事业,另一方面是经营书坊的商贾与写文撰稿的文人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协作”,扩大和加速了文学文本的刊行和流通,这对于文学作品及思想的传播和保存另具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欺骗是一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也是一种需要认知资源参与的高级复杂认知活动。影响个体欺骗行为的因素十分广泛,根据以往研究,依恋焦虑被认为是影响个体欺骗行为的因素之一。依恋理论为依恋和欺骗的关系提供了理解的框架,根据依恋理论,经历可支持性的依恋关系的儿童和成人明显具有更少的防御性,更在意别人的感受,具有更多的真诚和同情。相反,缺乏支持以及不信任的依恋关系会增加依恋不安全感的产生,从而导致个体
随着直播逐渐垂直细分化,一种被称为“学习直播”的新型慢直播形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直播中,主播只是做题、看书或背诵,与观众鲜有互动,却吸引大量用户成为固定观众,还有部分观众在接触学习直播后成为学习主播。“学习直播热”的背景下,有必要探究用户使用直播开展学习活动的动机。本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搜集材料。在描述学习直播概况的基础上,探究包含
《风云初记》是孙犁的代表作,《三里湾》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孙犁《风云初记》和赵树理《三里湾》都入选了2019年“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系列丛书。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语篇中分析问句,通过研究赵树理和孙犁在使用问句中形成的种种言语类型差异,可以发现,《三里湾》在使用问句时擅长使用反问句,假性问的比例大于《风云初记》,语气更为强烈;在复合标记问句中,《三里湾》中的问句与语气词“呢”搭配最多,更具深
外貌功能性内化,是指个体接受当前社会对高外貌吸引力的优势现象,并将其纳入自己对外貌吸引力的观念和管理行为的过程,是社会理想外貌内化(internalizaiton of societal ideals of attractiveness)的一个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特征的理想外貌内化的形成和影响,对外貌功能性的内化研究还很少,也未有较可靠的测量方式被开发出来。本文致力于编制一个简明的外貌功能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痛点与治理难点,伴随着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愈发成为舆论焦点。《中国青年报》长期以来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报道风格与特色。本研究以1991年至2020年间《中国青年报》有关未成年人违反犯罪案件的新闻报道为例,立足于话语研究基本范式,揭示《中国青年报》未成年人案件新闻报道的话语特征、结构与策略、意义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话
如今,移动端设备的发展催生了各式各样的app,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传递视频和图像的绝佳载体。各大城市迅速出现一批以街拍为生的摄影师,通过图像和视频拍摄街头的“时尚达人”,分发于社交网络之中。随着城市街拍的发展,街拍逐渐固定在城市的某一特定地标中,例如聚集在太古里的成都街拍,聚集在观音桥北城天街的重庆街拍,聚集在西湖湖滨的杭州节拍等。2020年7月,成都太古里叫停街拍,要求整改街拍中庸俗、低俗、
菲利普·迪克(Philip K.Dick,1928—1982年)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以丰产著称。批评家常常因他出色的创作能力和深邃的思想而将他与卡夫卡、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相提并论。他也是第一个作品入选“美国文库”系列的科幻作家。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诺斯替主义在迪克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他后期的小说创作中。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作品,致力于探讨迪克如何在文本层面实现其个性化的诺斯替书
婴儿观察训练是一种针对咨询师的训练项目,受训者进入婴儿家庭进行观察,能够帮助受训者更好地反思,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与专业技能。本研究旨在探究婴儿观察训练结束后受训者的体验与获得的增益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探索不同完成程度的受训者收获的不同,分析了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帮助受训者完成训练的因素。本研究分为三部分,在研究一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受训者的特征。在训练开始时,使用社会认知视频量表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电子游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消遣之一,如时下流行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均属于动作类电子游戏,这类电子游戏需要玩家在面对快速移动或高度变化的目标时需要进行强大的外围信息处理,在警惕性监控的同时需要跟踪多个目标,并且能够始终在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注意力之间切换,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行动。因此,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动作电子游戏与玩家认知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关联,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