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意义及辛伐他汀的调节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licarnas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CHD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顶峰。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发病的病理基础,人们从500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人类认识AS是一种疾病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相关研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有关AS的发病机制学说数量众多,其中包括内皮损伤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栓源性学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等。而自1999年Ross提出AS的炎症反应机制以来,AS的炎症反应机制也已经广泛被医学界认可。研究证实,炎症参与了AS形成及发展的各个阶段,直至最终的血栓并发症。而近年来,免疫因素在A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在被人们认识并引起重视,更有学者提出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AS中,多种参与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相互协同、相互影响的网络,炎症和免疫共同影响着AS的进程。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它与AS的关系国际上已有不少研究。AS的病理改变特点为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沉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在人类AS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中以T细胞为主。活动性斑块与稳定性斑块比较,T细胞显著增加。许多关于人类和啮齿目动物的研究证实,T淋巴细胞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影响损害的进展及重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T细胞与斑块中其他免疫细胞及分子相互作用,促进粥样硬化;2.T细胞参与ox-LDL抗体、Hsp抗体等与AS相关的自身抗体形成;3.杀伤性T细胞溶解破坏巨噬细胞,释放大量促粥样硬化物质;4.T细胞在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及斑块破裂中可能起一定作用。T细胞活化是其发挥病理生理作用的前提。而T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T淋巴细胞表面的TCR-CD3复合物同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MHC-Ⅱ类抗原肽复合物结合,赋予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但不引起T细胞增生和分泌细胞因子;第二个信号是抗原非特异性的共刺激信号,由T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与APC表面的配体结合所诱导,启动维持并调节活化级联反应,决定了T细胞是活化增殖,或者转变为无反应状态甚至凋亡。重要的共刺激分子及其配基有:B7/CD28,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迟现抗原(VLA)-4,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 LFA-3/CD2, CD40/CD40配基,CD70/CD27等。近年来,一些新的共刺激分子陆续被发现,它们似乎在调节已活化的T细胞反应中有独特的重要性。负性共刺激分子PD-1 (Programmed death-1)和其配体PD-L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相互作用提供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信号,和正性共刺激信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综合调节免疫反应,在免疫活化和耐受中起关键作用。PD-1分子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诱导的抑制性受体,是拥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转换基序(ITSM)的Ⅰ型跨膜蛋白,可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骨髓细胞。PD-L1(B7-H1)和PD-L2(B7-DC)是PD-1的两个配体,PD-L1主要表达在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激活的T细胞,在内皮细胞、肿瘤细胞上也有表达,IFN-α、β、γ可上调其表达。PD-L2在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上表达,IL-4、GM-CSF在体外强力诱导树突细胞上PD-L2的表达。PD-1-PD-L结合后,发挥对效应T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IL-10、IFN-γ等。在免疫反应的起始部位和效应部位双重抑制免疫反应,防止过度的免疫损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免疫自稳。PD-1负性共刺激信号的缺失会导致多种自身免疫性病变。动物实验显示,PD-1信号缺失导致小鼠发生类风湿关节炎及狼疮样自身免疫性肾炎,导致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快速进展。增加PD-1负性共刺激信号可使AS兔粥样斑块中T细胞浸润减少及炎性反应减轻,减轻实验性脑脊髓膜炎(EAE)程度,使脊髓浸润的巨噬细胞、CD4+、CD8+T细胞消失。近年来研究者们对PD-1在临床疾病的表达的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如HBV、HIV)、寄生虫感染、移植免疫、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肿瘤等多种疾病,都存在PD-1及其配体PD-L的表达异常,显示出PD-1信号在对维持外周耐受及免疫自稳方面起到保护性作用。他汀作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有效的降脂药物。除调脂作用之外,他汀还具有包括改善内皮功能、增加NO生物利用率、抗氧化、稳定斑块、调节祖细胞、抗炎、免疫调节等多重血管保护作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的功效已在多种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的应用中体现。AS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且具有自身免疫的特点,而PD-1在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免疫负性调控信号分子PD-1在CH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BTC)的表达情况的检测,初步分析了其在AS发病及进展中的意义;利用特异性PD-1阻断抗体研究其对AS患者PBTC的免疫学调节作用,进一步推测PD-1在AS中的调控机制;并通过观察辛伐他汀(Sim)对PD-1在CHD患者PBTC上的表达的调节作用,为PD-1作为AS免疫学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CHD患者PBTC上PD-1的表达目的:研究PD-1在CHD患者PBTC上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CHD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8例,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CHD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PD-1蛋白及mRNA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1.直接免疫荧光观察PD-1蛋白表达于PBTC的表面。2.流式细胞术检测PD-1蛋白表达PD-1在PBTC上的表达在SA患者组表达率为(9.29±2.34)%,ACS患者组为(8.19±2.36)%,正常对照组为(18.52±3.28)%。两组CHD患者的PD-1表达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RT-PCR检测]PD-1mRNA在PBTC的表达PD-1mRNA结果显示SA组患者表达量为0.552±0.079,ACS组为0.477±0.08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928±0.057(P<0.001)。结论:PD-1在CHD患者PBTC上的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在AS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作用。第二部分PD-1对体外培养CHD患者PBTC的免疫学调控作用目的:研究PD-1对体外培养CHD患者PBTC的免疫学调控作用。方法:PBTC分离与纯化同前。7例CHD患者和正常对照来自前一实验样本人群。正常人及CHD患者的PBTC新鲜分离纯化后,各分为4组,与另一健康人来源的成熟树突状细胞(mDC)以20:1比例混合,置于37℃的CO2培养箱共培养,72小时后收集各组上清液ELISA法检测IFN-γ、IL-4。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率反映T淋巴细胞的DNA合成。实验分组:1)PBTC组:PBTC加等体积的PBS作为阴性对照组;2)PBTC+mDC组:PBTC与mDC共培养;3)PBTC+mDC+PD-1Ig组:PBTC与mDC共培养体系中加入鼠抗人PD-1抗体(终浓度为10μg/ml);4)PBTC+mDC+Ig组:PBTC与mDC共培养体系中加入鼠抗人同型对照Ig(终浓度为10μg/ml)。结果:1.PD-1共刺激分子对CHD患者和正常人PBTC增殖作用的影响:正常对照及CHD患者不同处理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PBTC+mDC+PD-1Ig组3H-TdR掺入率较PBTC+mDC组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加入同型对照抗体则无变化(P>0.05)。析因方差分析显示,CHD患者组PD-1阻断后,PBTC增殖程度低于对照组,即PD-1分子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2.PD-1共刺激分子对CHD患者和正常人PBTC分泌细胞因子作用的影响:正常对照及CHD患者PBTC组、PBTC+mDC组、PBTC+mDC+PD-1Ig组和PBTC+mDC+Ig组的IFN-γ、IL-4表达量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LSD比较分析表明,PBTC+mDC组比PBTC组IFN-γ和IL-4分泌增加有显著性意义(均P<0.001);在PBTC+mDC组加入PD-1-Ig后,IFN-γ和IL-4分泌均增加,有显著性意义(均P<0.001),而加入同型对照抗体则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析因方差分析显示,CHD患者组PD-1阻断后,细胞因子产生增加程度低于对照组,即PD-1抑制T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减弱。结论:CHD患者及正常人体内PD-1共刺激分子在抑制PBTC增殖与分泌IFN-γ和IL-4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HD患者较正常人比较这种抑制作用相对减弱。第三部分辛伐他汀对PD-1在CHD患者PBTC表达的调节作用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对PD-1在CHD患者PBTC表达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他汀药物的免疫学调节AS的新机制。方法:取12例CHD患者新鲜外周血15m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PBMC,并分为3个组:取分离出的CHD患者PBMC,同一患者细胞再分为空白对照组与Sim组:分别加入等体积的PBS与Sim(终浓度分别为10-6mol/L和10-5mol/L)。24小时小时后收集细胞,洗涤并调整浓度为5×105/ml。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PBTC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PBTC上PD-1蛋白的表达CHD患者PBMC在Sim作用24小时后,PBTC上PD-1的表达上调,10-5 mol/L Sim组较对照组及10-6 mol/LSim组诱导PD-1表达是上调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他汀具有上调PD-1在CHD患者PBTC表达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参与了其对CHD的免疫学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加速,各国经济社会联系进一步加深,跨国资本流动日益多元化。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使外商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迅速进入和抢占中国市场。中国,正日益成为
Most modern face 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s mainly rely on hand-crafted image feature descriptor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deep learning a
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心脏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一组综合征.笔者自1997年以来,用中药治疗颈心综合征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modified Leslie-Gower and Holling-type IV stochastic predator-prey model with L&#233;vy noise and impulsive toxicant input. We study th
给出了一种基于MAX7456的OSD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ARM7进行配置和控制,并通过RS232及RS485接口实现配置参数的在线修改,可实现在视频信号中叠加显示字符、汉字及
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脉络、呈现数学学习思维过程、启发数学知识个性建构、组织自主创新应用活动等途径,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由“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COVID-19,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以往以直肠癌多见,而近年来众多文献报告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有超过直肠癌的趋势。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肿瘤侵袭性转移是结肠癌症患者死亡的
作为记载汉、魏、晋百年革易之际风云变幻之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自问世以来,其作者西晋史家陈寿就以其创新的体例和委婉的书法等而受到后世学界群儒的不断褒贬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