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德县位于滇西边陲,横断山纵谷的南端,濒临怒江急拐弯东岸。古来就被视为内地的藩篱,西南丝绸之路江东走廊,西面扼住了怒江的战略前沿,是滇西大理保山与缅北重镇腊戍之间的陆路近道;又是青藏高原与东南亚的接合部,以及汉藏语系与南亚语系两大族群交融的地方。
永德县很多民族信仰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佛教的一个派别,所谓“小乘”是相对“大乘”而言,公元一到二世纪之间佛教分裂出大乘佛教之前,印度主要流传着原始宗教和部派佛教,人们把这两种佛教统称为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是当地人的说法,书面上一般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它主要流传在傣族居住的边疆地区,如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永德县佛教,根据史料记载,是于公元16世纪由缅甸至德宏传入,属上座部佛教的“摆奘派”。傣族寨中都建有佛寺,受傣族影响,南传佛教传入佤族、布朗族等地区,较早的已经约有500年时间。
虽然现有的文献中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大多数研究的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在傣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和历史,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对傣族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少有人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永德这种傣族散杂居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在这篇论文里笔者试图讨论永德的傣族、佤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情况,并解释共同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的作用。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以登腮傣族村寨、骂榴佤族村寨、下忙平布朗族村寨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个案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来获得需要的第一手资料。这三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却共同信仰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只是信仰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笔者试图分别从村寨的区位与环境,历史沿革与现状,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历史,举行宗教活动的时间,举行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活动的地点,缅寺里的经济管理,缅寺里举行宗教活动的具体过程,村民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的态度,村民对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三个村寨的村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具体情况并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因为共同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信仰而引起的村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不同的民族因为共同的信仰而产生相同的文化联系,在相近的地域中和谐共处,文化的融化和涵化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文化的融化和涵化作为落脚点,解释共同的宗教信仰对村落的整合、族群认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