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预算执行,也称为政府预算实施,是政府依照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计划安排政府活动,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过程。预算执行将预算由计划变为现实,是预算的具体实施步骤,也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政府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未能或超额完成预算,导致决算与预算出现偏差,就产生了预算执行偏差。预算编制过程中对经济形势、社会需求的判断不准确导致预算计划与现实经济情况不符,编制者有意识地少报或多报预算,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临时预算调整等情况,都是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预算执行偏差体现出预算的软约束问题,说明政府的收支活动未能得到有效约束和监督,不利于政府良性运营,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损害。本文主要就财政决算收支与预算收支的偏差情况研究预算执行偏差。从中国财政预算执行偏差的整体情况和地区特点出发,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预算执行偏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影响我国省级预算执行偏差的经济、社会、政治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及案例分析,并基于影响程度的大小,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同时,结合国外预算制度比较和现有预算改革经验,对现行制度改进提出政策建议。从研究框架看,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分析,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对文章整体思路和理论依据的大致介绍;首先,基于目前国内现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表明预算执行偏差问题研究的意义;其次,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证了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综述预算执行偏差相关的中外文献,展示了目前国内外预算执行研究成果,分析了基于省级数据对我国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意义、创新和不足。本文以政府职能理论、财政分权、预算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地方政府在现有权责分配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以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包括第三、四章。首先结合全国31个地区共计14年的预算收支执行偏差数据,对全国和各地区财政预算收支执行偏差现状进行分析。采用ward离差方法进行聚类统计,列示并分析不同执行偏差情况地区的特点。其次,将1998-2011年省级预算收支执行偏差额作为因变量,收入、消费、投资、人口等方面的显著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对预算执行偏差显著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情况。分别通过面板模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影响预算执行偏差的经济、社会、政治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预算编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利率、自然人口增长率对预算收入执行偏差的影响较为显著,预算收入执行偏差则直接影响预算支出执行偏差。政治因素对预算执行偏差也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分配不匹配、预算管理法制不完善、预算报告与人大审批时间断档、预算透明度不足造成的监督缺位以及委托代理下的利益冲突。第三部分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包括第五、六章。梳理全文脉络,提出研究结论。在全文对预算执行偏差进行主客观影响因素分析和国外预算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方面总结归纳对于现行制度的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