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将政府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宏观产业调控政策定义为产业政策。中国推行的产业政策较多,产业政策实施的影响也涉及各行各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往粗放式、投资拉动式的发展模式所累积的矛盾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刻不容缓。因此,本文将从企业创新的角度,以企业的创新水平为标准,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以及股权融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的研究,对上述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然后梳理了产业政策、企业创新以及股权融资的定义,介绍了产业政策理论、政府干预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创新理论等理论基础。结合当下的研究情况和经济形势,将股权融资作为中介变量,分析了宏观市场产业政策与微观企业创新的关系。本文选取了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和十二五规划期间(2011-2015)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加上手工整理的产业扶持政策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产业政策的确能对企业经济行为造成影响,受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相比未受扶持的企业能够提供更高的企业创新。股权融资的中介效应也加以证实,产业政策能够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受产业政策扶持的企业能够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股权融资,从而提高企业的企业创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构建包含产业政策与政府补贴交乘项、产业政策与税收优惠交乘项的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研发风险,产业政策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机制、税收优惠机制对企业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随后,本文利用替换变量衡量指标、更改数据范围、限定行业等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均稳健。加入滞后一期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检验内生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内生性影响较小。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建立以股权融资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补贴的杠杆作用,分散企业风险。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是:第一,进一步丰富了探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研究宏观的国家产业政策视角对企业创新产出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更鲜有文献以股权融资为“桥梁”,从融资视角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第二,本文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两种常用的产业政策扶持手段出发,对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验证了前人的观点,并创新性地以行业为划分标准,将样本细化为制造业与非制造业两组进行分组研究,丰富了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第三,在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并不一致。但鲜少将企业创新进行详细划分,专利申请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大多文献将所有专利申请都视为企业创新。但本文只选取“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来衡量企业创新水平,并考虑到专利申请的滞后性,采用滞后项,丰富了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