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山地区是南戈壁-阿尔山-多宝山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找到大中型多金属矿的潜力。但由于该区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区域成矿背景、成矿构造动力学等基础地质研究非常薄弱,再加上地质勘查程度低,多年来找矿一直没有很大突破。本学位论文依托国家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在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深入的室内分析,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如下:1)首次提出阿尔山地区有三条北东-南西方向的成矿亚带:①松山成矿亚带,以铁、铅锌、钼、铜矿为主;②阿尔山成矿亚带,以铅锌、铁锰为主;③南兴安成矿亚带,以钼(铜)、镜铁矿为主。2)首次在三条成矿亚带内发现了一批重要的矿化信息、矿(化)点。例如在五里泉北、南兴安等地工作过程中,均发现了有规模的矿(化)脉,同时这些地方均存在1:5万铅、锌、铜、钼、钨等化探异常,是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通过以后进一步工作有望成型。3)首次获得了区内2个成矿花岗岩体的年龄。该区热液脉型铁锰多金属矿、热液脉型钼(铜)矿等二种代表性矿床(点)的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高精度的U-Pb年龄测定,区内的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印支早期(237.8±2.3Ma)和燕山中期(152.2±2.9Ma),与邻区乌兰浩特-索伦地区基本可以对应。4)系统总结了阿尔山成矿带的构造控矿规律。论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将研究区划分了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将该区三条成矿亚带的构造控矿规律概括为3种主要类型:即“北东向褶断带控矿”“北东向白狼断裂带控矿”“近东西向古亚洲构造域控矿”。5)对松山成矿亚带大山铁多金属矿床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通过三维应变测量确定了阿尔山地区最强烈的一次构造运动(晚侏罗世)的应变主轴方位,即该次运动对应的最大主应力σ1的方位是345°∠18°、中间主应力σ2的方位是247°∠9°、最小主应力σ3的方位是150°∠72°。6)对松山成矿亚带大山铁多金属矿床矽卡岩接触控矿构造类型、铁多金属矿脉品位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大山铁多金属矿床铁矿脉矿石品位变化具有“上富下贫”的特点,钼矿脉矿石品位与之相反,具有“上贫下富”的特点。铅锌矿脉矿石品位在平面上具有“中富侧贫”的变化规律。大山主干断裂带派生小断裂是矿区重要控矿构造。对矿区矽卡岩接触构造带初步划分了8个分带,按控矿特征划分以下3种基本类型:隐爆角砾岩筒-接触构造,断裂-接触带构造,捕虏体接触构造。7)对找矿远景区进行了圈定。通过对阿尔山成矿带区域成矿背景、成矿构造动力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物化资料,在三条成矿亚带内划分出8个找矿远景区和15个找矿靶区,并根据找矿潜力由大到小将找矿远景区级别划分为A、B、C三级,为今后普查找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