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硕士学位论文以多学科理论为指导,现场研究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观察与微观测试相结合、理论应用与实际相结合展开研究。以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段为研究对象,以钻井地质分层资料、岩心观察资料,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各种测试分析资料为基础,运用现代测试技术,综合进行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研究和储层特征研究。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区砂岩碎屑组分及岩屑分布特征、重矿物特征、古流向特征等,从多方面对研究区进行了物源分析,认为研究区长4+5段沉积期主要存在东北、西南两大物源区,其次为南部和西北部次要物源区。2、对长4+5段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研究区长4+5沉积期识别出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长4+52沉积期为长4+5的最大湖侵期,湖岸线扩大,三角洲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前缘亚相范围缩小。长4+51沉积期整体上砂体汇合、连片的分布范围比长4+52沉积期大,河流进积作用比长4+52期强,对储集砂体更有利。3、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重点对陇东地区长4+5段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长4+5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一套灰色中粒砂岩沉积,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储层岩石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孔隙结构以发育中等孔喉为主,具有排驱压力较小、中值压力较低、中值半径小等特点。储层物性总体较好,为中孔、低渗型储层。(2)研究区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结合相关数据,进一步将研究区大致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薄膜相、碳酸盐胶结相、伊利石胶结—长石溶孔相、硅质—伊利石胶结相和高岭石胶结—长石溶孔相。4、在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从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沉积相是基础,成岩作用是关键。总体上,填隙物含量与物性呈负相关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研究区砂岩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了改善了储层的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