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2012.5—2013.2期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学特征、心功能相关参数等,分析中医常见证候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分布规律及与心功能参数的关系。本研究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与心脏超声LVEF及血浆BNP水平相结合,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从而揭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从以上患者中选取40例,比较单纯西药与西药加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汤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分析其产生可能机制。方法:①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46例,同时收集其中医症状、无创血流动力学、BNP及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侯分布演变规律及各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浆B型钠尿肽、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②从上述病例中选取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汤药(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桂枝、茯苓、车前子、生白术、丹参、炒杏仁、黄芩、陈皮等),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个证型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亏证=心肺气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心肾阳虚证。最先出现的证侯为气虚及气阴两虚,逐渐损及阳气,阳气亏虚温煦推动水液及血液不利,产生水湿、痰饮、血瘀等病邪,出现阳虚水泛及痰饮阻肺证,产生的病邪又可继续损伤阳气,加重心肾阳虚证侯。②各证型间心功能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气虚血瘀证及痰饮阻肺证患者多见于心功能Ⅲ级,阳虚水泛证及心肾阳虚证患者心功能分布集中在Ⅳ级。③将心输出量指标CO、 SV、SI下降作为提示病证向心肾阳虚证和阳虚水泛证的发展一个参考依据。STR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一定程度上STR值是慢性心力衰竭证型转变及病情进展较敏感指标。STR、 TFC、 SVR组间表现为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及痰饮阻肺证较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组明显升高(P<0.05),故可将STR、 TFC、 SVR明显增高作为阳虚及痰饮类证的一个参考依据。④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TFC指标在心功能不同级别间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TFC可以作为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程度轻重的参考指标。CO、 SV、 SI、 SVR、STR指标心功能Ⅱ级与Ⅲ、Ⅳ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因此CO、 SV、 SI、 SVR、 STR等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加重方面有一定提示作用。血浆BNP、 LVEF、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结合起来,可为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治提供参考依据。⑤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汤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相比,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各指标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根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与LVEF及BNP检查结果结合起来,指导临床用药,疗效明确。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在其他各证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余五个证型间所占比例差异不是很显著。心功能各指标均随阳虚及痰饮类证候的出现,有加重趋势。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快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操作无创、简便,及时发现心血管功能异常,与BNP及LVEF结合,调整治疗方案,可弥补’LVEF及BNP的局限性,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汤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比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