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汽车是除住房之外的最大宗耐用消费品,我国汽车消费逐渐转向以私人用车为主,汽车也越来越多地通过信贷业务走入千家万户。汽车消费信贷能够刺激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可以有效地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效的巩固汽车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有效的提升金融机构的额金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效的推动我国金融整体体系的发展。 本文研究国际三大汽车消费大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信贷发展历程和模式发现,它们具有汽车信贷的主体多样化、信贷产品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风险管理和资信评估的程序健全化、汽车信贷的法律系统化以及个人征信的体系完备化特点。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其先进经验,逐步形成信贷主体的合作竞争机制、信贷风险管理的防范机制以及法律制度和信贷评估的健全体系。 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都对汽车消费信贷进行过一定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汽车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及风险控制方面,研究基础也主要基于国外具备规模金融资产和完整金融组织体系的客观环境;而从国内学者对于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研究大部分为定性研究。 随着汽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汽车贷款数额逐渐增加,加之国内个人信用制度和法律体系的缺失和不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经营风险也在逐渐加剧,曾发生过被监管机构叫停的一幕,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凸显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 本文基于汽车价值链上的不同主体如银行、汽车金融机构、信贷消费者三个要素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出发来阐述我国汽车消费信贷风险构成,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为汽车消费信贷的首要风险。汽车消费信贷的特征呈现损失和收益的双重特性、信贷风险在“信用风险链”上的纵向传递和横向传导特性以及信贷数量庞大所受影响因素众多的非系统性。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我国现存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造成个人记录缺失以及信用风险度量所需的大量原始数据缺乏,国家汽车信贷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而导致的汽车信贷消费行为监管不能时时受控,汽车的自然贬值属性促使的汽车信贷借款者道德风险的发生,二手车流通市场不完善造成的汽车信贷违约贷后处理的困难,广泛的社会信用文化在全社会尚未建立形成;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汽车金融机构与汽车信贷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汽车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识别、评估手段的相对落后,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以及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在个人申请阶段的逆向选择机理和个人归还阶段的道德风险机理,并对汽车信贷信用风险在信用链上的“两纵一横”横向传导和纵向传递机制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从而为汽车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借鉴。 风险在汽车消费信贷中时时存在,评价和度量信贷风险、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对不可接受风险的及时分析,快速制定违约的应对措施,减小降低信贷违约损失是每个汽车金融机构都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汽车消费信贷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尤其对现代信用风险度量的四种典型模型做重点阐述,通过分析国内汽车消费信贷所处的状况,并结合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特征,对Credit Risk+模型在汽车消费信贷的适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由于该模型能够在计算信贷组合资产中得到信贷组合的解析解,要求输入的参数较少,所以对于我国汽车信贷这种需要大批量处理的个人信用数据容量小、违约率低的小额贷款来说具有风险度量处理效率高、处置成本低的优势,能够被汽车金融机构用于信贷贷款的及时快速评估,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的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借助Credit Risk+模型对汽车财务公司的300笔汽车信贷业务风险进行了度量分析,案例分析对比结果发现不同信用等级借款者违约率的波动特性对于信用风险评估的影响巨大,汽车信贷借款者的信用分级对于汽车金融机构来说非常重要。 论文的创新之处正是通过分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现状特征,并运用Credit Risk+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汽车信贷组合的违约损失进行研究,实现信贷组合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历史阶段性和市场可持续性的视角下观察汽车购买者的借贷行为,全方位地分析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因素,对汽车消费信贷的具体作用和影响进行对比分析,明析我国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信贷主体合作竞争机制、信贷风险管理防范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和信贷评估体系。 第二,基于汽车消费信贷价值链的不用利益主体分析汽车信贷信用风险的构成、特征和分类方法,详细阐述汽车信贷信用风险诱发的外部和内部原因,并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申请阶段的逆向选择和归还阶段的道德风险进行描述,同时对信用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行了一定的说明。文章进一步对Credit Risk+模型在我国汽车信贷信用风险分析度量的内在前提、外部客观和实践基础进行适用性分析。根据研究问题与样本数据的特点,借助VaR方法利用Credit Risk+基本模型和扩展模型对于相同汽车财务公司的汽车信贷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汽车信贷借款者的违约率的波动性是汽车金融机构运用经济资本来抵御信用风险的发生的不可忽视因素。 第三,跟据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管理的现状,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提出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不同信用等级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以及疏通二手车经营和交易渠道、建立二手车行业组织及权威评估机等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管控方面的具体建议。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导论和文献综述。阐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全面梳理国内外对于汽车消费信贷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理论成果,以及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二,汽车消费信贷的理论基础。介绍国际国内信用风险理论和汽车消费信贷理论,从理论上界定汽车消费信贷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特征,尤其对现代信用风险度量的理论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为论文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汽车消费信贷的现实基础。本文对国际、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深入探究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在信用风险防御方面的不足。通过三大汽车消费大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汽车金融主体、汽车消费信贷模式、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提炼出促进我国汽车信贷业务的快速蓬勃发展的有益参考。 第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分析。对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构成、特征和分类进行基本概括,明确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诱发因素和相关发生机理,并根据我国信贷管理现状提出相关管理流程,为汽车金融机构的贷前科学决策提供的参照依据。 第五,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和案例分析。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由于历史数据容量小、违约率低的特点,因此十分适用于Credit Risk+模型来进行风险度量,通过基本模型和考虑违约率波动性的扩展模型,对汽车财务公司的300笔信贷组合贷款进行违约损失分析,采用四舍五入频带划分法,运用Panjer算法,借助VaR计算所得在99.9%置信度下的经济资本,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对于汽车金融机构提高信用风险管控的启示。 第六,结论与建议。本文最后从个人信用制度、汽车消费信贷立法、汽车消费信贷担保制度、汽车抵押制度方面以及授信机构信贷控制的方法和模式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改进措施和意见,最终实现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的有效的管控。 通过上述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汽车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评估对信贷业务在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汽车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有效度量和汽车信贷信用风险的及时管控是促进汽车信贷业务快速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