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不需要用精确数值,或是很难用精确数值表示。例如,当我们听到“他个子非常高”之类的话时,几乎无人会深究,这个“高个子的人”身高究竟是多少。若究其原因,其一,因为人类的语言,也就是自然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个子高与否,没有统一的标准。其二,每个人在下判断时自身的主观性以及知识掌握的不同。换言之,身高的高与否,还取决于判断的人。如此看来,其实命题本身就是一个模糊命题。但是,人类具备根据感觉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对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话语做出判断及想象的能力。相反,机器是精密的,只可以处理正确,精确的数值。如若缺少人类的协助,机器无法独立完成“非常高”之类的数据处理。模糊理论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模糊理论,简单的说就是指消除模糊性,精确的测量事物,严谨的进行计算,并把模糊的东西用精确的数值或是公式来表达的理论。自从创始人扎德1965年发表了关于模糊理论的论文以来,针对模糊理论的研究就星火相传,生生不息。不仅是欧美方面对模糊理论的研究历时已久,成绩斐然,而且日本的模糊哲学会自从1989年成立以来,距今为止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模糊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还被应用在各个研究领域。初始,模糊理论的研究只局限于理工学,而迄今为止医学、法律界等都在进行着与本领域相关的模糊理论的研究。特别是语言科学界针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可以称为一个新亮点。谈及模糊语言,模糊限制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模糊限制语(日语称为八夕ヅ)来源于英语hedge。日语中翻译为“含糊表达”和“模糊表达”等,并且定义为“把事物弄模糊的语言”。模糊限制语是非常特殊而且很典型的模糊语言。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即,可以提高言语的正确性、灵活性;提高言语交际的礼貌程度;以及缓和紧张气氛,减缓语言力度。为了使得语言交流更顺畅,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礼貌策略而被广泛使用。众所周知,日本人在和他人交流时,会特别留意对方的情绪,经常会使用一些比较婉转,模糊的词语,更倾向于不强烈、温和的表达方式。模糊限制语的语言特征恰好符合日本人的国民性。作为日语学习者,有必要学习以及掌握模糊限制语。同时,考虑到语言的学习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做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以本论文尝试从模糊限制语的实用角度进行研究,希望为日语学习者特别是日语专业的学生献出绵薄之力,这就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论文使用了例证分析以及调查问卷为研究方法。首先从整体上对模糊限制语的理论进行整理,其次通过举例的方法,介绍模糊理论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现状,最后通过文中的例句和调查问卷结果总结概括,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首先在论文的第一章中,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动机,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先行研究。先行研究部分,总结了欧美、中国、日本三方面对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成果。首先,欧美方面最先提出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并且指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女性群体范围。其次,中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等。而日本方面则集中研究年轻人用语和模糊限制语所重叠的部分词语及年轻人使用模糊限制语的社会背景。第二章中,从不同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整理。本论文分别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并且提出采用E.F Prince&J.Frader.C.Bosk及何自然等从语用功能角度出发的分类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第四章问卷调查的问题设定。在第三章中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对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总结。研究发现在政治界、医学界、法律界、媒体、商务以及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模糊限制语。并且配以举出一些实例,结合分析结果,总结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最后提出模糊限制语具有信息传递的正确性、适当性,加强语言表达的礼貌性,以及自我保护性的语用功能。第四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模糊限制语的实际应用现状进行统计。问卷调查对象分为三组,母语为日语组,在日经验组和日语专业学生组。并且,根据E.F Prince&J.Frader.C.Bosk和何自然的分类方法,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词语,作为调查词语。针对调查词语设立“经常使用”“一般使用”“不太使用”“完全不使用”四个评价标准。收集问卷,整理,总结问卷的结果,并把日语使用者对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现状,以及具体四类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做成图表,对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中,进一步考虑到人类的语言表达习惯会受到社会及文化很大的影响,因此就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以及日本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第五章中,将第四章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如下。第一,调查结果显示在日语使用者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很高。第二,随着日语掌握能力的提高,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也会逐渐升高。第三,对于程度变动型限制语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组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但是,相对于日本人来说,学生组即使是死记硬背住一部分单词,也无法得心应手地使用;针对范围变动型的模糊限制语,学生组可以正常使用在教材中出现的“大概”(ぐらい)“左右”(ごろ)等常见词语,但是无法很好的掌握例如“方面”(辺)等比较生僻的词语。由此,可以推测,母语为日语的日本人对具有缓和对话功能的词语以及表达不确定性的词语,可以用很多种表达形式来进行表达。而非日语母语者更偏向于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并且使用词语相对单一。实际上,在日语交流中,应该把对对方的体察放在首位。不但要掌握言语知识,更要理解其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论文的结尾部分,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把语言的位相性也一并考虑进去,对模糊限制语进行深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