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偏氟乙烯抗凝血膜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delp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亲水性差,与血液接触时容易导致血栓,影响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需要对PVDF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本文利用化学方法在PVDF上引入一种高效的抗凝剂阿加曲班(AG)和具有抗凝作用的天然物质L-精氨酸(ARG),并研究了其血液相容。  首先利用碱液预处理PVDF粉末,然后将丙烯酸自由基共聚到PVDF上,合成PVDF-g-PAA共聚物。利用PVDF-g-PAA侧链上的羧基将高效小分子抗凝剂接枝到PVDF上,并利用相转化法制备了纯PVDF膜、PVDF-g-PAA共聚物膜以及PVDF-g-PAA-AG改性膜。XPS测试表明,提高反应体系中阿加曲班与PVDF-g-PAA共聚物的质量比和在凝固浴中添加适量乙醇,可以增加PVDF-g-PAA-AG膜表面阿加曲班的含量。扫描电镜和通量测试结果表明,PVDF主链上的PAA侧链和PAA-AG侧链对PVDF均具有一定的致孔作用,提高其水的渗透性能,且PAA侧链的致孔作用最明显。利用血小板黏附、蛋白吸附以及溶血实验研究了PVDF-g-PAA-AG改性膜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显示,经阿加曲班改性后,PVDF膜可有效的抑制血小板黏附、蛋白吸附,可降低溶血程度,并随着膜表面AG含量的增加改性膜的血液相容性效果更好。  利用PVDF-g-PAA平板膜表面的羧基,将L-精氨酸共价接枝到PVDF膜上,研究了其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扫描电镜和通量测试结果表明,表面接枝小分子物质L-精氨酸不会明显改变膜表面的孔结构,不会明显影响PVDF-g-PAA平板多孔膜水的渗透性能。XPS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L-精氨酸浓度的增大,膜表面L-精氨酸的含量增加。通过蛋白吸附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溶血实验以及复钙实验对其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VDF-g-PAA-ARG膜表面能有效的抑制蛋白吸附和血小板黏附,且不会引起溶血以及能明显延长其复钙时间。并且,随着膜表面L-精氨酸含量的增加,其血液相容性效果更佳显著。此外,通过MTT实验和扫描电镜法测定了PVDF-g-PAA-ARG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具有L-精氨酸的PVDF膜表面能够促进L929细胞在膜表面粘附增殖。通过对大肠杆菌的倒置培养实验,证明了经L-精氨酸表面改性后的PVDF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当反应体系中L-精氨酸的浓度为20mg/l时,抑菌率达到了92.2%。
其他文献
期刊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三聚磷酸钠(STPP)为代表的含磷助洗剂在合成洗涤剂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随之带来了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研究和开发取代三聚磷酸钠的新型无磷助洗剂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目前开发的新型无磷助洗剂中,硅酸盐是一类价格低廉且较常用的无机助洗剂,而在有机助洗剂中被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是丙烯酸共聚物类,将这两类助洗剂复合起来使用,将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是两种功能强大的可逆钝化自由基聚合(RDRP)方法,可用单体种类宽泛,可以进行精确分子设计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但
近年来,随着热连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产品品种及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宝钢2050mm过程机控制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设定预计算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带钢成材率、宽度、终轧
学位
该论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从哲学的高度建立了分析世界系统运动机制的三元理论,并通过三元理论,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为人类社会的可
该文主要研究了聚烯烃弹性体与PA共混制备动态硫化的热塑性硫化胶(TPV)、PA增强的静态硫化胶以及动态硫化聚烯烃弹性体增韧的PA.研究了这些共混物的静态及动态力学性能、形态
该论文根据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材料的阻尼机理,基于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及分子设计的思想,制备高阻尼性能的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PU/VER)IPN阻尼材料,并以此作为阻尼系统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