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组合型斜坡地震动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iangt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多山、多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下,斜坡地震动响应问题突出。2008年的‘5.12’汶川Ms8.0级地震在山区引发了数以万计的斜坡次生地质灾害,损失巨大。震后,多数学者集中于震源机制、灾害形成机理或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方面的研究,对斜坡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甚少。震后调查表明,斜坡的动力变形破坏多见于硬质岩中,在谷坡坡顶和坡形转折带等特殊部位响应尤为强烈。沿发震断裂带分布的极震区,竖向地震动力特征表现明显。对有关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宏观上的定性认识在国内外并不少见。然而,由于缺乏充足的地震实测数据,加上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实现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时空定量化统一,从而用于指导工程实践还言之尚早。随着全球逐渐进入地震活跃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必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旨在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探讨斜坡的地震动响应特性及其规律,其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   (1)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斜坡岩体结构为模拟特征,采用水平层状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概念模型,设计并完成了1:100比尺的大型振动台试验。从最开始的相似关系设计和相似材料选取,到传感器的布置,再到输入波的选取和制定加载方案等一系列工作中,建立了一套适合水平层状软硬岩组合型斜坡的试验准备与试验过程设计思路。   (2)通过在模型底部输入不同类型(按频谱特性不同分类)、激振方向和振动强度的激振波,观测记录软硬岩组合型斜坡模型的宏观变形破坏特征及与以上输入振动参数的关系。同时,对斜坡模型的失稳破坏机制分析表明,上硬下软组合模型以崩塌破坏为主,而上软下硬组合模型发生“拉-剪”式的滑坡破坏。   (3)试验共完成了101个工况的加载,通过布置在坡内和坡表的大量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了6000多条加速度水平向和竖直向分量的时程波形数据,随后提取出了每个波形的绝对峰值(PGA)并计算出其相对于台面的放大系数。通过对这些数值的分析比较,获得了两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激振波类型、激振方向和振动强度对加速度响应规律的影响。   分析结果很好地揭示了加速度沿高程的非线性放大效应,以及水平向与竖直向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的差异。结果同时表明,激振波频谱特性的不同导致了模型完全不同的动力响应规律;合成向激振相比单向激振使模型产生了更强的响应;在天然波作用下,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加,模型在水平向和竖直向的响应强度均有所减弱。   (4)最后,对加速度时程波形进行了傅里叶变换,再利用两种常见的傅里叶谱比值初步探讨了模型不同高程部位对振动波的传递特性。两种谱比值较准确地确定了模型的基频分布。另外,模型表面与台面上的水平向加速度谱比值在模型的上段很好地揭示了模型动力响应对着振动强度增加而出现的非线性特征。
其他文献
近年来,群桩因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可液化场地桥梁工程建设中,但其抗震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规范对于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抗震问题仅有若干定性的规定,这严重
无比轻钢龙骨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轻钢结构体系,其源于加拿大,具有质量轻、空间布置灵活、可标准化生产、建设周期短、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是一种刚度分布不规则的复杂空间结构;转换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转换梁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受力特点。因此,对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
异形柱框-剪结构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高层住宅建筑,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由于异形柱适用的结构高度较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原有混凝土异形柱框-剪结构中加入
滑坡是我国三峡库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治理的方法较多,抗滑桩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支挡结构,它依靠稳定岩层提供抗力,支挡滑坡作用在桩上的推力,又称为“被动桩”。由于对岩体段岩体的力学及变形参数估算不准、抗滑桩与岩体的相互作用认识不清,导致设计时桩顶位移过大,桩身内力变化规律及桩侧岩体承载力估算与实际相差较远。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本文提出了一套合理估算桩周岩体力学和变形参数的方法,揭示桩岩相互作用规律
管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桩基础形式之一,其优点众多然而问题也是存在的,其中以水平向承载力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现阶段研究管桩竖向承载力的文献居多,而分析水平向承载力及其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减震技术。它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水平刚度较小的隔震层,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使结构避开地震的卓越周期,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
由于目前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研究不充分,进行了7个再生混凝土柱和2个普通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
由于外形美观,截面的几何特性好,钢管桁架结构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大,其整体稳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简便、准确地确定钢管桁架整体稳定承载力
以水厂普通石英砂滤料为原材料,FeCl3为改性剂,表面负载量、附着强度和静态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连续性试验等方法,获得制备氧化铁改性石英砂(Iron Oxide Co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