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尾白虾具有繁殖季节长、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向低盐度区域的发展,脊尾白虾的养殖产量也迅速增加。本文研究了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脊尾白虾营养生理学以及脊尾白虾对pH的适应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投喂不同天然饵料对脊尾白虾性腺发育期组织器官生化组分的影响研究了牡蛎、鱿鱼、沙蚕对脊尾白虾性腺发育期组织器官生化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牡蛎组肝胰腺、卵巢、血淋巴三种组织的甘油三酯含量水平都相对较高。投喂鱿鱼组中各组织胆固醇含量最高。喂沙蚕组卵巢与肝胰腺当中Vc含量水平均高于其他饵料组。由于不同天然饵料之间营养成分各有差异,因此在亲虾培育中投喂以上天然饵料的混合饵料能够达到营养互补的效果,但混合饵料不同饵料的混合比例还需要继续实验论证。2不同卤虫密度对幼体发育的影响及幼体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通过设置不同的卤虫密度,研究了对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卤虫为饵料投喂各期幼体,培育24h后测定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随着卤虫密度(S)的增大,脊尾白虾幼体变为仔虾时的干质量(W,10-4g)也随之增大;从蚤状幼体发育到仔虾的存活率也随之上升;所有幼体完全变为仔虾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淀粉酶活力在Z1、Z2时期活力较高,而到Z3急剧下降;胃蛋白酶随着幼体的变态发育,活力呈上升趋势;脂肪酶活力相对较弱,其活力大约只有蛋白酶活力的几十分之一。建议使用卤虫无节幼体培育幼体时,在Z3之前卤虫密度可以保持在1个/ml~2个/ml之间;在Z3~Z5期间,卤虫密度可以保持在2个/ml;而Z5期及之后,卤虫密度应保持在3~5个/ml之间。3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31%、35%、39%、43%、47%、51%)饲料对脊尾白虾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在蛋白水平为38.96时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都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在蛋白水平为35.10时达到最低值。规划求解得到最大增重率为43.02%,此时对应的蛋白质水平为38.66%。4池养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研究了2012年7—12月和2013年4—9月山东省日照地区池养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生长呈等速生长,体重日增长率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脊尾白虾肥满度与体长和季节相关。利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池养脊尾白虾生长模型,计算得出极限体长、拐点月龄和极限月龄。观察到脊尾白虾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35.93mm,体重为0.68g;抱卵个体最小体长为36.35mm,体重为0.73g;最大抱卵个体体长为72.82mm,体重为6.73g。繁殖高峰均出现在4-8月,整个养殖期间最后繁殖个体出于9月底。脊尾白虾抱卵量(Y)及孵化幼体数量(X)与体重(W)之间呈直线相关。估算出脊尾白虾卵子孵化率为46.00%。建议在日照地区于4月初放养抱卵脊尾白虾亲虾进行养殖。5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采用静水毒性的实验方法确定了脊尾白虾的半致死pH值,分析了pH胁迫对脊尾白虾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脊尾白虾24、48、72和96h酸性半致死pH值分别为4.25、4.64、4.71和4.78,碱性半致死pH值分别为10.87、10.55、10.38和10.29。pH胁迫后,在3~6h之内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均开始显著上升;24h~48h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开始回落,胁迫时间达到96h之前,各组织中抗氧化酶水平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整个实验过程中肝胰腺中抗氧化酶活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脊尾白虾对pH有很强的适应性,pH胁迫3~24h之内抗氧化酶活力反馈性升高清除体内多余的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