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方滨海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高温、干旱、大风、飞沙、土壤瘠薄及盐雾重等不利条件十分突出,这导致了南方滨海地区尤其是受强波浪作用的海岸,植被修复工作举步维艰,植物成活困难,长势差,如浙江舟山群岛,福建平潭、惠安崇武、石狮祥芝、东山;广东南澳,海南文昌月亮湾,台湾澎湖、高雄旗津等海岸植物都表现出强盐害症状。但这些植物的盐害症状不同于常规的土壤盐害,除常见的叶尖和叶缘枯死外,总是幼芽幼叶首先受害、迎风面盐害重于背风面且季节性差异大。因此,推测造成南方滨海地区植物盐害的主要因素可能并非传统观念上的土壤盐,而是另有他因。本研究据此分雨季(5~9月)和旱季(11~3月)两个季度展开了对我国南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滨海地区一线海岸24个地点的调研。从绿化植物的长势评估以及土壤的立地环境分析两方面入手,结合气象资料的收集和调研,旨在探究南方滨海地区植物盐害的真正主因,找到南方滨海地区植被修复的难点,以期为滨海地区绿化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南方滨海地区一线海岸大部分原生土壤含盐量低,盐分含量多在0.197‰~0.776‰之间,属脱盐土(<1‰),雨季和旱季的比例分别高达91.7%和85.4%,个别地点属轻盐化土(1‰~4‰),仅澎湖旱季的表层土属中盐化土(4‰~6‰)。土壤的pH、含盐量、交换性Na+和盐基饱和度都呈现出表层土高于中层土(20~40 cm)及旱季高于雨季的趋势。其中雨季和旱季土壤的盐基饱和度表层土高于中层土比例分别为83.3%和62.5%,不符合正常的淋溶规律,土壤的复盐基现象明显,尤以浪花飞溅区最为严重。2.旱季植物的盐害等级与旱季表层土的含盐量和中层土的盐基饱和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4281和0.4634;而其与风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中雨季和旱季植物的盐害等级与年平均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65(P<0.0001,24个地点)和0.6591(P=0.0005,12个地点),雨季和旱季植物的盐害等级与各自同时期的平均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47(P=0.011)和 0.8349(P=0.003)。3.根据以上结果,我们认为南方滨海地区植物盐害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空气中的盐(盐雾)。植物的盐害等级与风速大小密切相关,但风并不是威胁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而是其带来的盐。风作为运输盐雾的载体,风速越大,盐雾危害就越严重,且热带风暴潮会加剧植物的盐害。4.根据植物的盐雾危害症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气象资料,我们绘制了全国首个南方滨海地区一线海岸植物盐害的等级分布图。该图反映出了现今我国南方滨海植物普遍存在盐害现象,尤以靠近台湾海峡受东北季风影响大的福建省大部分海岸如平潭、湄洲岛、崇武、祥芝、深沪湾、古雷、东山以及台湾西海岸的澎湖列岛和北海岸的台北富贵角一带最为严重,基本达到4或5级盐害,为重盐害区。其次,常受热带风暴潮影响的广东大部分海岸、浙江和海南的部分海岸和海岛也是盐害重灾区,如广东省各海岸几乎都能达到3级及以上,属强盐害区或重盐害区。因此,在上述强盐害区或重盐害区开展海岸植被修复及滨海绿化工作时需特别重视防治盐雾危害。5.针对当前植物盐雾危害及预防盐雾危害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相对匮乏的局面,以福建漳浦古雷的滨海大道绿化为例,提出了一套判定植物盐雾危害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从耐盐雾植物的筛选与配置、防护林的构建、种植时机的选择、配套工程措施如风障和盐雾网的类型和设置方法、后期养护技术以及苗木繁育技术研究和繁育基地建设等角度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南方滨海地区的防治盐雾的绿化手段和措施,可为园林绿化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