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两面针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为两面针植物的综合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对不同采收期两面针叶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为两面针叶的合理采收期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1.应用溶剂法回流提取两面针叶得到粗提物,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2.采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实验对两面针叶不同极性部位灌胃口服给药后小鼠的镇痛活性试验。3.应用小鼠足趾肿胀、耳廓肿胀及棉球肉芽肿胀实验对两面针叶不同极性部位灌胃口服给药后的抗炎活性试验。4.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期两面针叶的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除热板法中水层提取物的低剂量组镇痛活性无统计学意义外,两面针叶粗提物及其余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显著的镇痛活性(P<0.05,P<0.01)。2.抗炎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两面针叶粗提物及不同提取部位的各剂量组均有显著的抗炎活性(P<0.05,P<0.01),在扭体法实验中,乙酸乙酯部位的镇痛活性最强,热板法实验中正丁醇部位的镇痛活性最强。3.不同采收期两面针叶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橙花叔醇,7、8、9、10月份时的百分含量分别为9.92、19.59、13.57和11.13%;其次为α-杜松醇,7、8、9、10月份时分别为8.86、10.62、16.59和9.97%;再次为棕榈酸,7、8、9、10月份时分别为13.07、12.22、8.25和7.55%。结论:除两面针叶水层提取物低剂量组的热板法实验中无显著镇痛活性外(与模型组比较,P>0.05),粗提物及其余不同极性部位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药理活性(P<0.05,P<0.01),且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为主要的有效部位。尽管不同采收期两面针叶低极性成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是主要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此研究为两面针叶抗炎镇痛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为两面针叶的合理采收期提供实验数据,也为两面针叶化学及药理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前期科学实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