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意识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政治信仰作为信仰分类下的其中一种,必然具备信仰的一般性属性,同时也具备自己的个别性特征。如果从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的实践内容三个组成要素来界定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明政治信仰的内涵:政治信仰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对某种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或组织形式的信服、认同,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其作为行动准则和价值追求的精神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是其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基于科学的理论思想体系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党性修养、革命纪律和精神人格的敬仰和信服,并身体力行的科学性、革命性信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深深植根于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的认同和理解,促使党员干部、普通群众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追随党的革命脚步,做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追随者。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建设的历史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信仰建设的思想文化渊源,而延安时期的革命历史形势又奠定了延安时期政治信仰建设的实践基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信仰建设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长征胜利初到延安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这一时期的政治信仰建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党性与信仰相结合建设、纪律、作风同信仰相结合的建设和政治信仰精神人格建设。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兴办教育、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下的政治动员和文艺宣传来进行政治信仰建设。延安时期的政治信仰建设不仅方法途径多样,更具有鲜明的特点,即理论教育与实践强化相统一、典型示范与主体选择相统一。延安时期的政治信仰建设是成功的,得益于政治信仰建设与党的历史使命相适应,政治信仰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适应以及方式上的灵活多样。延安时期政治信仰建设的历史经验,为我们当今进行政治信仰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即依据历史任务和历史形势,筑牢信仰根基;传承整风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教育工作,夯实理论基础;利用大众传媒,发挥模范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间歇过程(batchprocess),又称批量生产过程,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合成步骤复杂、技术密集等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工业过程的特点和要求。随着间歇过程控制水平的提升和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国家多次出台关于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并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然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与障碍。本研究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解读J校与宝马企业合作开
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充分以核心素养为本,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是关于语言文学的艺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现代诗歌
本刊讯(记者朱垣)7月2日,湖北电大师生前往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武汉东湖落雁岛湿地公园进行考察活动, Our correspondent (Reporter Zhu Yuan) July 2, Hubei TVU te
从外延与内涵、时间与空间等维度界定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共性和特殊性背景。认为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应把握四个维度:外延上
<正>16世纪初叶,越南开始进入国内分裂时期。南北两朝经常发动战争,争夺土地和民众,引起社会动荡,人心不稳,人民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人们更加厌恶官方所宣
会议
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具有独创性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既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土壤,又体现了中国具体实践的需要,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得到丰富及发展,是中共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