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灵活、分类概括能力降低等,是痴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糖尿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性逐渐为国内外所认识,积极防治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对即将到来的老年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医药角度对此病进行系统探讨,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因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 文献研究 从中医对糖尿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认识的阐述,到有关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描述,以及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的回顾,指出祖国医学自《圣济总录》就有糖尿病症见:“健忘怔忡,筋骨羸劣,肌肉瘦痒”及《伤寒论》:“消渴本有久淤血,故令喜忘”等相 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关描述,但有关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则无系统的专门论述而散见于糖尿病(消渴病)及认知功能障碍(呆病、健忘)等相关论述,依据其发病机制叮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气阴两虚,经脉不和,脑府失养为主:中期为痰淤几结,阴损及阳,元神失用;晚期为气血阴阳俱虚,痰湿淤郁-,5-结。与脑及心、肺、脾、肾等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针灸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周围神经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针灸对痴呆的疗效确切,导师组在针灸治疗痴呆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为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以及对糖尿病及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研究的回顾,指出糖尿病与痴呆有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在痴呆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神经递质退变、多元醇代谢亢进、自由基增加、脑血流量减少等是糖尿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其中神经生物学改变占主导地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尚停留在试验阶段。 在回顾Ifl、西医有关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后,指出探讨针灸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重丝的临床意义。2临床研究 将45例糖尿病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5例,尼莫通组2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压ID S评分,主要症状及并发症评分、生存质量评估、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以及血糖测定等,结果表明: ①两组疗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电针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年龄 越小、病程越短、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②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并发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01, 电针组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P<0.001。 2 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③电针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显著,P<0、05,而对照组的改善不明 显,Ptoo.05。 ④治J了前两组WMS(总记忆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电针 组WMS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虽然也有上升,但不显著, P>O.05,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K0.05。电针组治疗后删S在 顺数、联想、触摸等方面有显著上升,Pm.05;而对照组WMS在累 加、触摸等方面有显著卜升,W00卜 其余各项虽有上升趋势, 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⑤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异常显著,P(,001,电针组与对照组治 疗前后血糖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与对照组对 血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电针能改善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学习记忆 能力、牛存质量以及主要症状和并发症,电针的疗效优于尼莫通。 3实验研究 为探讨电例对糖冰病件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及其神经生物学机 制,本文采用四氧啼陡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了电针对糖 尿病模型大鼠血糖、体重、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测定 了糖尿病模型大鼠脑内游离氨基酸、血管加压素、胆碱乙酚转移酶含量及 电针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的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电针组体重明 显高十模型组什.05人 电针组血糖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0。of),但仍然高于正常组(P<0.001)。 ②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较上常组明显延氏,P<0.0。电针组的逃 避潜伏期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