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3个籼稻不育系与5个籼稻恢复系作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 式(3×5)配组,测定两年环境条件下亲本、F<,2>、F<,3>种子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 垩白度、米粒长、米粒宽、米粒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 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13个稻米品质性状,考察了亲本、F<,1>、F<,2> 植株的株高、剑叶长、剑叶宽、单株穗数、穗长、每穗粒率、结实率、千粒重、 单株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和统 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环境下籼稻稻米品质数量性状受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 遗传效应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时的遗传规律、稻米品质间以及品质性 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同时对亲本进行了预测分析。
1.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米粒长、米粒宽、米粒长宽比、糙米率、 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13个稻米品 质数量性状,除了受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等遗传效应控制外,还明显受到基 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
2.垩白面积、米粒宽、米粒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性状以种子遗传效应为主,垩白粒率、米粒长、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性状以母体遗传效应为主,而垩白度、糙米率受种子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的影响差异不大。糙米率、精米率和碱消值性状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垩白面积、米粒宽、米粒长宽比、整精米率性状均以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垩白粒率、米粒长、胶稠度性状受基因的加显性效应的影响差异不大。蛋白质含量性状则以细胞质效应为主。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亦受到细胞质效应的影响。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米粒宽以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性状以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米粒长、垩白面积、垩白度、米粒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率性状以细胞质×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糙米率、碱消值、胶稠度性状以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与细胞质×环境互作效应为主。
3.米粒长、米粒宽和米粒长宽比的总狭义遗传率均较高,而碱消值、胶稠度以及碾磨品质性状的总狭义遗传率均不高,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的总狭义遗传率则较低。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垩白面积、米粒长、米粒宽、米粒长宽比、精米率、整精米率则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糙米率、碱消值、胶稠度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互作狭义遗传率差异不大。
4.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米粒宽、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性状间,垩白面积与米粒长、米粒宽性状间,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性状间,米粒长与米粒长宽比性状间,精米率与碱消值性状间,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性状间的基因型协方差正值达到显著水平;而垩白粒率与米粒长宽比性状间,垩白面积与垩白度性状间,垩白度与米粒宽性状间,米粒长与整精米率性状间,米粒长宽比与米粒宽、直链淀粉含量性状间的基因型协方差负值达到显著水平。以上这些品质性状间相关性有助于成对稻米品质性状间的间接选择或同步选择。
5.稻米品质性状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中垩白粒率与千粒重性状间,垩白度与千粒重性状间,米粒长与株高、穗长、千粒重、单株产量性状间,米粒宽与千粒重性状间,米粒长宽比与剑叶长性状间,糙米率与千粒重性状间,胶稠度与千粒重性状间的基因型协方差正值达到显著水平;垩白粒率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每穗粒数性状间,垩白面积与穗长、千粒重性状间,垩白度与剑叶长性状间,米粒长与剑叶宽性状间,米粒宽与每穗粒数性状间,米粒长宽比与千粒重性状间,整精米率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性状,蛋白质含量与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性状间的基因型协方差负值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可通过对这些植株农艺性状的正向选择以同步改良籼稻稻米的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用品质以及营养品质性状。
6.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3A、21A亲本明显降低杂种后代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以及垩白度,73A亲本明显提高米粒长、米粒长宽比,21A、73A、HR80亲本明显增加糙米率、精米率,73A、HR80、HR81、HR82、HR83亲本可以明显提高整精米率,HR80、HR82、HR83亲本表现为明显增加碱消值,HR81亲本可明显增加胶稠度,HR82、HR83亲本可明显降低直链淀粉含量,HR82、HR84亲本表现为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因此,这些亲本在籼型杂交稻稻米品质育种中的利用效果可能比其它亲本好,在今后品质改良中可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