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长江口生殖洄游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繁殖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特征,采用不同资源评估方法估算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资源量,并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了近年来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开发情况,旨在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体的种群特征根据2015-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中华绒螯蟹的汛期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的汛期变化相似,高峰主要集中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九段沙的汛期高峰主要集中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2015-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汛期平均单网日均捕捞量分别为2.71 kg、3.93 kg和2.76 kg,各年汛期内CPUE变化趋势和日捕捞量相同。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长江口南北支交叉口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分布上2015-2017年中小型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占比较高。2015-2017年汛期中华绒螯蟹的雌雄比分别为0.60:1、0.46:1和0.49:1,其中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2017年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 102、(13.10±6.25)× 102和(7.82±4.47)× 102 粒/克。2.基于不同资源评估方法估算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量根据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监测资料,分别采用标志重捕法、累计渔获量法(Leslie法)、累计捕捞努力量法(Delury法)和捕捞死亡系数法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估算。2017年标志蟹回捕调查始于12月16日,截至2018年1月1日。标志蟹回捕调查期内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总捕捞量23.88t,其中崇明东滩11.49 t、横沙浅滩3.89t似及九段沙8.5 t。标志蟹回捕调查期内长江口一共捕到234只标志蟹,其中崇明东滩75只,横沙浅滩44只以及九段沙115只,回收率为4.88%。根据标志放流数量和最终回捕数量,通过林可指数法计算得到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资源量为489.34 t。采用Leslie法关系式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累计渔获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方程y=-0.0001x+46.606(R2=0.148),求得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资源量为466.06 t。采用Delury法关系式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自然对数与累计捕捞努力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方程y=-0.0001x+3.8437(R2=0.2111),求得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资源量为466.98 t。根据Leslie法和Delury法回归分析得到可捕系数(q)为0.001,得到汛期亲蟹捕捞死亡系数(F)为0.2754,求得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平均资源量为407.45 t。3.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亲蟹开发率估算及持续渔获量分析根据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调查数据,分别使用累计渔获量法(Leslie法)、累计捕捞努力量法(Delury法)和Schaefer模型分析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汛期特征、开发率、捕捞死亡系数和最大持续产量。自2017年11月11日至12月27日捕捞季节,长江口共有4批明显的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4批补充群体中,补充群体捕捞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捕捞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2月4日至12月16日,共13天;最短的是11月25日至11月27日,仅为3天;平均为6.75天。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采用Leslie法估算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累计资源量为250855.78 kg,捕捞开发率在10.82%-73.91%,平均36.22%;采用Delury法估算中华绒螯蟹亲蟹补充群体累计资源量为319574.85 kg,捕捞开发率在8.12%-65.53%,平均32.04%。Leslie法、Delury法估算的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4批亲蟹补充群体日捕捞死亡系数(F)和日捕捞死亡率(μ)平均值分别为0.078和7.40%、0.070和6.68%。根据2011-2017年长江口各调查站位汛期监测数据,采用Schaefer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中华绒螯蟹最大持续产量(MSY)分别为42140.31 kg(fMSY=1821.57 船次)、33487.76 kg(fMSY=1504.22船次)和47608.91 kg(fMSY=1292.47船次)。2013-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最大持续产量(MSY)为124536.25 kg(fMSY=3349.55船次)。研究表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状况良好,渔业开发情况乐观,没有发生过度捕捞,有助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资源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