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机是努力,想在语言学习方面取得成就的欲望,以及对语言学习的良好态度。(Gardner 1985)在诸多研究者对于动机复杂结构的解读中,D?rnyei and Otto的二语习得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该理论三个成分,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以及学习经历。它不仅强调了学习者想从“是什么”到“应该是什么”的身份转变需求,而且也扩大了二语习得领域动机的研究范围。由于该理论对动机全面综合的理解,这个理论激发了许多实证研究(e.g.,Al-Shehri,2009;Csizér&Kormos,2009;Taguchi,Magid,&Papi,2009)。其中一些研究(e.g.,Taguchi et al.,2009)涉及该理论的三个成分,而有一些(e.g.,Csizér&Kormos,2009)则只关注其中一到两个。所有这些理论都在旨在不同环境下测试该理论的真实性。但是,有关二语学习经历的系统性实证研究却很少,尤其是旨在细化该成分理论的实证研究。作为一门世界语,英语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化世界一项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英语学习也顺势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因此,该研究为英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今后工作中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做相应调整提供启示。本研究尝试探索二语学习经历包含哪些具体因素以及其中哪些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造成促进的或者阻碍的影响。本研究关注的三个研究问题是:第一,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会因时而变吗?如果会,那么如何变?第二,他们的学习经历会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吗?第三,如果会,那么学习经历中的哪些因素会提升学习动机,而哪些又起反作用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比如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以及开放式观察以收集数据,用扎根理论分析数据。研究对象是大学一年级英语专业的新生。这四名研究对象是基于学习动机问卷调查表的测试结果,采用目的性抽样,特别是深度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方法挑选而成,并结合了任课老师的推荐。该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第一,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确因时而变。被积极因素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就会提升,反之,则会下降。第二,学习经历会对英语学习动机产生一些影响。第三,在比较与分析挑选的研究记录基础之上,本研究按照对英语学习动机促进与阻碍两种作用,将学习经历中的各种因素分别为教师相关,学生相关,以及学习环境相关三类。这个研究对老师在今后教学中有如下借鉴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们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课本剧表演,改编课文以及师生角色互换等。除此之外,二语学习经历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这也只是外在因素。真正起到效果的还是内在因素,即学生的二语能力。这是最主要的。因此,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即踏踏实实夯实基本功而不是寄予过多希望在课内外活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