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是人类最为基本的需求,居住地是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作时间的缩短和业余时间的增加,都对居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宅消费进入了“层次化”、“个性化”时期,作为保障住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便利性的重要物质设施——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数量、质量以及种类也逐渐成为居民选择住所时考虑的重点。因而,为实现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实现现代化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确保良好的居住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化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性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本论文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特点和居民对居住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同时对国标和国内部分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项目进行分析研究,贯彻“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动态性、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了以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如安全性,舒适性等)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了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层构成。分目标层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参照《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修订版、《重庆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规范,分为7类:教育设施性能、医疗设施性能、文化体育设施性能、商业金融邮电设施性能、社区服务设施性能、市政公用设施性能和行政管理设施性能;准则层指标有6个,分别是安全性、方便性、适用性、便于经营管理性、卫生性和人文关怀性;指标层为78个影响因素。本论文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因素、多层次综合排序的评价指标权重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指标权重,并对指标权重的重要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本研究建立的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分析结果,对已选取的重庆市新建居住社区和旧城居住社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使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既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应用价值,既能为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前期提供决策依据,又是建成后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评价的依据,可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及房地产商参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论文进行的研究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理论构架,一个参考依据,而不是一个固化的标准。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