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胸露尾甲分布、发生相当广泛,其为害的食物种类很多,在储藏食品及其加工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但迄今为止,其各方面研究都相当缺乏,因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观测,研究了该虫的室内饲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实验种群生态学等几方面的内容。 本研究首次对脊胸露尾甲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的有关参数或模型等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探讨了脊胸露尾甲取食不同食物及其食物组合,以及在不同温度、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及成虫的繁殖力等;首次运用生命表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脊胸露尾甲的生命参数,拟合了各生命参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并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及繁殖力的理论模型。首次明确了脊胸露尾甲与其近缘种黄斑露尾甲的种间竞争机制。为建立该虫的种群系统管理模型提供了依据。 1 因为脊胸露尾甲成虫善飞,幼虫体小色淡,又常钻蛀取食与在缝隙中化蛹,较难饲养。本研究利用自制饲养盒解决了此问题,减少了成虫、幼虫逃逸现象,易观察;进一步研究了脊胸露尾甲的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测定了生殖力。 2 对脊胸露尾甲的实验种群生态包括食物、光周期与温度3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筛选出了适于室内饲养的最佳饲料、光周期及温度,奠定了今后深入研究的基础。 2.1 本研究共选择5种食物作饲料,其中以曲料+果肉的食物组合对脊胸露尾甲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最为有利。不同食物对该虫存活的影响主要在幼虫期与预蛹期。 2.2 研究了光周期的变化对脊胸露尾甲的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的影响。光周期的变化有长、短、中日照3种,其发育历期与产卵历期在短日照条件下,都随光照时数的减少而延长;在长日照条件下,前者随光照时数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后者却呈增加趋势。其存活率和每雌产卵量都以L:D=10:14组为最高,并以此为中心,增加或减少光照时数,存活率和每雌产卵量都相应逐渐降低,因此选择此组光周期为饲养的最佳光照条件。 2.3 在温度对脊胸露尾甲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影响的研究中,测定脊胸露尾甲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应用生命表技术组建了特定时间生命表,并首次探明了脊胸露尾甲的致死高温、低温及其持续时间。对生命表的各项参数、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等采用生物物理模型、weibull频数分布函数及二次抛物线方程拟合了关系式,建立了模型,并进行分析。 2.3.1 对脊胸露尾甲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计算采用直线回归法、加权计算法与直接最优法,并用V值检验3种计算结果,得出3种结果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尤其足加权计算法与直接最优法更为接近。 史秀丽 脊胸露尾甲种群对主要生态因素的反应及且与黄斑露尾甲种群种间竟争的研究 2.3.2 各虫态及世代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用二次抛物线模型拟合,发育历期与温度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式,而发育速率结果则开口向下。在试验温度范围内,脊胸露尾甲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都以 25C时最高,32.SC降至最低:各虫态及世代的存活率与温度间的关系,也呈开日向下的抛物线形式。 2.3.3 脊胸露尾甲的每雌总产卵量较大,其产卵历期也较长。脊胸露尾甲成虫完成产卵后一般一周左右逐渐死亡,所以温度对成虫寿命影响的变化趋势同对产卵历期影响的趋势具一致性。每雌总产卵量在22.5℃、27.SC时达到最大,产卵历期在22.5℃最长,达114.sd,温度高或低于22.5℃时明显缩短:用抛物线模型拟合每雌总产卵量、产卵历期、成虫寿命及每雌日均卵量与温度的关系.都达到显著水平c 0 2.3.4 通过组建脊胸露尾甲实验种群特定时间存活生命表与特定时间生殖力生命表,明确了实验种群生命参数与温度之间的犬系: 口)无论何种条件下,脊胸露尾甲各年龄阶段的生命洲望值随年龄的增K旱现下降的趋势。 (2)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该虫种群存活曲线,均可川Ze i bull频率分布函数拟合。由拟合模型的形状参数C值可判断出:Zo、22.5、30、32.5℃条什卜的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 Deevey型,而在 25℃和 27.5℃条件下的种群存活曲线表现为 DeeveyI型。 (3)在试验温度条件下,种群净增长率(R;一、内禀增氏率(r*、周限增长率《入)和种群趋势指数(互)均在27.5’C最大,相应的种群倍增所需日数(P.d.t)在27.SC最短。上述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二次抛物线拟合。由此指明了试验温度条件下,脊胸露尾甲种群的理论稳定年龄组配,未成熟期都[’-有较高的比例。 (4)由世代存活率、每雌日均卵量、成虫寿命及内禀增长率与温度的模型求出的各项指标最大时的理论最佳温度值,得到该虫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24~28aC。 (5)高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