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88、1998、2009和2016年四期遥感影像,运用GIS技术,将地学信息图谱的图形思维与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思维相结合,以距今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和滨海湿地为研究区,从景观结构、景观形状和景观演替三个方面探究黄河三角洲河道、海岸线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距今不同时间的河道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不同,距今时间越长的亚三角洲研究区内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越大且耕地是亚三角洲研究区中的第一优势景观类型。在Ⅰ号亚三角洲研究区内,除耕地和建筑用地外,其他各类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都较小且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在Ⅱ号亚三角洲研究区内,盐田、养殖池占总面积的比例从2009年到2016年增加了近40%,涨幅明显;在Ⅲ号亚三角洲研究区内,各类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趋于平均;在Ⅳ号亚三角洲研究区内,耕地和光滩占总面积的比例较高,达到24%左右。(2)距今不同时间的海岸线对黄河三角洲景观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Ⅰ号滨海湿地研究区内,耕地占总面积百分比为60%左右,而海域占总面积比重接近于0,极差较大;在Ⅱ号和Ⅲ号滨海湿地研究区内,光滩、柽柳、碱蓬群落、芦苇、白茅群落占总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几乎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建筑用地和盐田、养殖池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态势;Ⅳ号滨海湿地研究区,河流、人工水域占总面积比例在2009年和2016年均达到32%以上。(3)景观平均分维数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河道和海岸演变对各类景观形状特征的影响不同,且对不同类型景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研究区之间,同一种景观的形状特征变化规律不同,但有其各自的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4)根据景观类型重心变化特征,分析河道、海岸线变迁对景观演替的影响程度,将不同时期亚三角洲和滨海湿地研究区景观演替分为如下几类:亚三角洲区人类活动主导型、废弃河道主导型、行水河道主导型、滨海湿地区人类活动主导型、废弃海岸主导型、新海岸主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