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始终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对外曾实行过结盟战略、准结盟战略和不结盟战略。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中国采取与苏联结盟反抗美国的“一边倒”方针。这是当时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中苏结盟的外交战略既对当时中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中国形成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使中国失去了外交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60年代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摆脱了中苏同盟的束缚。既反美又反苏,使中国对外关系陷入孤立、被动和不利的状态,国际环境十分险恶。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形势,从70年代中期始中国同美国建立了战略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联美抗苏”。实施“联美抗苏”的准结盟战略,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80年代,邓小平的不结盟外交战略思想开始形成。从思想来源上看,邓小平不结盟外交战略思想既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理想主义的遗产,又直接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当年尼赫鲁的不结盟思想。邓小平不结盟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内涵: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和反霸原则是邓小平不结盟思想的基础。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中国不与其他任何国家搞结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当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拿原则作交易,中国绝不称霸,也反对其他任何国家称霸,中国一定要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与第三世界一道反霸。第二,在国际事务中“要有所作为”是不结盟思想的具体行动纲领。由三个方面组成:中国应当同世界各国都加强往来,不能树立敌人,制造对立面。在不结盟外交战略中致力于世界和平。南北对话、同第三世界合作是中国争取世界和平的重要策略。第三,以国家自身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国际关系是不结盟思想的总体原则。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改善和谨慎<WP=4>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和建立伙伴关系、承担大国责任等两个方面坚决贯彻邓小平不结盟战略思想。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引起了国内对中国是否应当实行不结盟战略的争论。本文认为:在21世纪初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战略仍是中国的理性选择。其根据是:从综合国力发展上看中国仍是一个兴起的地区大国;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仍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利弊共存;国际体系的发展态势影响中国追求大国责任。21世纪初中国应当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施不结盟外交战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建立“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协调与世界各主要国家特别是世界强国的战略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加强亚洲认同,密切与亚洲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