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刚步入小学,由于学习环境变化巨大,不少低年级小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而认知发展水平和行为问题是他们学业适应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积极关注,然而较少有研究者将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其与学生学业适应的关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能力及行为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与学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将来的科学干预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整个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研究一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研究二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发展与学业适应性关系的研究”。研究一:目的:探讨不同认知能力对一年级小学生学业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上海市某小学抽取一年级学生260名(男生119名,女生141名,平均月龄74.6月)。通过单手抛接球任务、正反任务、倒背数字任务、七巧板任务和言语速度任务来分别测查学生的感知运动能力、抑制控制能力,工作记忆,图形空间能力和言语流畅性等认知发展水平。采用学生任务聚焦与任务逃避的教师评价表、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来作为一年级小学生学业适应性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指标——抑制控制能力,工作记忆,图形空间能力、言语流畅性能显著预测其学业适应;(2)工作记忆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业适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解释量在4%—10%之间。(3)图形空间能力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独立于工作记忆,解释了6%的变异量)及语文学业成绩(独立于工作记忆,解释了2%的变异量)中作用显著,其中,对数学学业成绩的预测力度最高。(4)小学一年级学生抑制控制能力显著预测教师评价,可以解释5%的变异量,这说明教师非常关注小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困难任务过程中,是否可以排除干扰,专注手头任务的努力程度。(5)言语流畅性能显著预测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业(独立于工作记忆,解释了2%的变异量)和数学学业成绩(独立于工作记忆和图形空间能力,解释了2%的变异量),其中,对语文学业成绩的作用更大。(6)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感知运动能力与其言语流畅性显著相关(r=-.14*)。研究二:目的:探讨不同行为问题对低年级小学生学业适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从上海市某小学抽取一、二、三年级学生772名(一年级被试252名,男生132名,女生120名,平均年龄80.2月;二年级被试263名,男生120名,女生143名,平均年龄92.3月;三年级被试257名,其中男生121名,女生136名,平均年龄103.3月)。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来测查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业适应性的指标同研究一。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问题指标——品行问题、多动、不注意—被动能显著预测各年级学生学业适应;(2)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问题——品行问题、多动和不注意—被动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三年级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最低。(3)随着年级的增高,各行为指标对学业适应的预测力度增大。(4)品行问题、多动和不注意—被动的年级差异显著。不注意—被动在三个年级中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多动和品行问题。(5)不注意—被动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业适应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解释量在2%—35%之间。(6)多动能显著预测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独立于不注意被动,解释了3%的变异量)和三级学生的教师评价(独立于不注意被动,解释了3%的变异量)。(7)随着学生进入到三年级的学段,学生的品行问题增多,品行问题能显著预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业(独立于不注意被动,解释了4%的变异量)和数学学业(独立于不注意被动,解释了5%的变异量)成绩。综合上述两个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发展与认知能力都是影响其学业适应的重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