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图书馆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的相关建设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文选取首都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的城市社区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服务开展的真实情况。目前,北京城市社区图书馆基本建立了以街道为单位的服务网络,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定位,并能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服务信息不全,更新频率过低;服务场所布局不均,场地得不到保障,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标识和设施标准;图书资源主题单一、更新缓慢,数字资源建设滞后,开展活动缺乏新意;服务时间过短,借阅管理和信息统计缺乏统一规范;缺少服务标准与评估机制等。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本文从内部、外部分析了影响社区图书馆服务的相关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管理主体不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处于变革中,各种文化专项工程重复建设,经费划拨不均,缺乏专业稳定的人员队伍,职能导向的传统管理思想阻碍了需求导向的服务提升等;外部因素包括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外来人口激增且人员流动频繁,城市空间和人口结构复杂,图书馆立法进程缓慢,缺乏社区层面的服务规范细则,社会各界对社区图书馆的价值定位还缺乏认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改变了公众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等。基于以上因素,参考国内外其它城市以及部分民间组织的经验,作者对今后北京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树立以读者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服务定位实现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基于协作共建的思路改革服务体制,实现服务主体“一管多建”;服务资源重新布局,拓展物资来源缓解资金压力,规范人员管理并建立志愿者机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引导;推动公共图书馆立法并制定社区层面的服务规范细则;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