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我国税务稽查体制的变革取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ja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调节分配的杠杆和“阀门”。对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来说,依法组织税收收入,保障政府职能正常运转,发挥好税收杠杆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的调控作用,是应尽之责。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的进程中,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能的稽查体系,充分发挥稽查的效能作用,对于保障征管运行、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税收稽查体制变革取向的有关问题。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我国税务稽查体制的变革历程进行了陈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1994年我国实施新税制以来税务稽查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历程:全国税务稽查工作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状况逐步向统一的协同作战的方向转变,到现阶段的税务稽查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能效形的税务稽查制度,使人们对税收稽查制度的建立、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第二部分对税务稽查的含义、职能及作用进行了阐述。从税务稽查的主体、客体、依据和目的四方面对税务稽查的内涵进行论述,对税务稽查的直接职能和间接职能作了分析,提出了税务稽查具有揭露和制裁税收违法行为,防止税收流失;发挥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税收政策贯彻执行;加强内部监督,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等作用。第三部分对我国现行税务稽查体制的缺陷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税务稽查体制的缺陷主要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税务稽查定位模糊、政策执行不到位,纳税人心里预期不稳定、受外部环境制约和内部环境制约等问题。第四部分从税务稽查体制的国际比较、我国税收流失问题和税务稽查效能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加快推进税务稽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税务稽查体制,总结了我国可以借鉴的国外税务稽查成功经验。对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及税收流失的原因进行剖析,并针对现行税务稽查效能不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五部分对今后我国税务稽查体制变革方向提出了总体设想及实践途径。从加强税务稽查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税务稽查法律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税务稽查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司法保障体系,维护稽查执法权威、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税务稽查内部组织体系,理顺税务稽查机构与征管机构的关系,推行科学的稽查目标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构建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等八个方面来进一步健全我国税务稽查体制。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通过对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及对我国税务稽查效能较低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快推进税务稽查体制变革的必要性。(2)采取扁平型组织结构构建科学的税务稽查组织体系。(3)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稽查人员建立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提高稽查人员素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沈氏芒针结合推拿带脉治疗组(综合组)、沈氏芒针治疗组(芒针组)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终身教育需求日渐膨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被纳入中国社会发展的议程。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新校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老校区的教育资源利用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BNP以及舒张功能不全的关系。评价动脉僵硬度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工作给与一定的理论指
汉代女性文学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本文对汉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以及男性作家创作的女性题材的作品进行了梳理。女性作家作品独具特色,在题材,体裁方面有众多开拓。男
当前,商品房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就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而在我国当前城市化水平加速发展时期,对于各类土地的需求都在与日俱增,因此,如何预测并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尤其是商品房建设用
石刀是东北史前文化中常见的遗物,历来为学者所关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对东北地区新石器到青铜时代的石刀进行类型学的分析,其次进行分区的比较,了解到东北各区之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但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尤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导致企业严重缺乏核心技
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实施适合学生需要和发展的、达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藏族
诉讼效率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中、外民事司法改革的实践来看,都将诉讼效率的提高作为改革的重要价值目标予以追求。然而,民事司法改革所实现的理想的诉讼效率应具备哪
教学生成的提出并非空穴而来,而是既建立在认识论、生命说的基础之上,又扎根于学习论、知识论、课程论的土壤之中。“教学生成”概念的内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是相对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