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朝阳产业,休闲农业以其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体验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等多重作用,而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在休闲农业大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表率带头作用的示范单位颇为重要,其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农业旅游发展布局及水平具有很大影响。湖北省从2010年开始休闲农业示范点申报、评定活动,但鲜有相关研究成果出现。基于其对农业资源优势发挥、科学规划农业旅游布局以及实现区域协作,乃至促进湖北省旅游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结构势在必行。本文以湖北省119家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从了解和梳理国内外休闲农业研究入手,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明确了休闲农业相关概念;以空间为研究视角,在GIS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最邻近点指数R、地理集中指数G、Gini系数、不平衡指数S、α指数、β指数、γ指数等定量方法,从总体分布概况、分布类型测定、集聚特征、空间连接度等方面对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结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小集中,大分散”,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上呈集聚类型,且市域间存在一定差异;示范点主要分布在武汉、十堰、荆州、荆门等地市,仙桃、潜江、神农架等市较少;具有较为明显的随距城市距离增加而衰减规律,且接近70%的示范点分布在距市中心50km内;休闲农业示范点所在的县市间旅游线路连接度较低,交通网络有待完善。在分析湖北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客源市场以及区域交通等方面对形成其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点-轴”理论、增长极理论等相关理论,结合空间结构特征、各区交通及优势资源,初步构建了湖北省休闲农业“‘一核心、多节点’环城农业游憩圈、‘两主三次’农业旅游发展轴线、四大农业旅游发展片区”的空间优化思路。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通达性;整合资源,创新经营模式,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休闲农业特色亮点;加强区域联合,实现均衡发展;完善相关保障措施等对策以优化湖北省休闲农业空间结构,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