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附除湿换热器的热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ahin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蒸汽压缩式热泵空调采用冷凝除湿的方式处理潜热负荷,基于这种方式的空调系统一方面造成了能量的多重浪费,限制了系统COP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夏季湿热季节无法提供稳定的干燥舒适空气。基于固体吸附/溶液吸收机理的除湿空调具有较好的潜热负荷处理能力,但其显热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上述两种空调系统的特点,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逐步发展起来,这种系统通过显热潜热子系统对温湿度进行独立调节,能效和舒适性都得以提高,但系统结构庞大,成本较高,应用场合受限。同时,由于吸附热所导致的除湿效果不佳、再生温度过高也限制了这种系统的能效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内冷式除湿器的提出为解决吸附热的困扰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除湿器通过第二流体(空气、水或者制冷剂)带走除湿过程中释放的吸附热,在提升除湿效果的同时使再生温度下降。受到这种新型除湿器的启发,本文针对现有除湿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吸附除湿换热器的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不仅结合了吸附除湿和高效热泵的特性,同时可以通过内冷式除湿的方式有效抑制吸附热效应对除湿过程的不利影响,并将热泵冷凝废热充分回收用于除湿材料的再生,有效克服了传统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采用冷凝除湿所造成的舒适性不佳和能量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围绕这一新型热泵系统,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从热力学角度出发,对几种传统除湿系统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现有除湿系统热力性能不佳和能量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吸附除湿换热器的热泵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内冷式吸附除湿换热器,克服吸附热对除湿效果的不利影响,并将冷凝废热用于吸湿剂再生,可以有效提高系统COP和热舒适性,尤其在冬季可以向室内提供采暖加湿功能,使得这种热泵系统可以取代传统家用空调独立运行。此外,建立理想吸附除湿过程,并提出吸附除湿等效焓差法,分别从热力学角度和传热传质角度论证了新型热泵系统所采用的吸附除湿过程相对于传统冷凝除湿的优势。第二,针对所提出的新型热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吸附除湿换热器,从除湿材料角度探讨了对其性能优化的可能性。分别采用传统吸湿剂和新型复合吸湿剂制作了两台吸附除湿换热器。然后搭建了采用冷热水源驱动的除湿系统测试实验台,研究包括水源温度和处理空气状态等关键系统参数对于吸附除湿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循环切换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吸附除湿换热器的热泵系统提供参考。第三,基于前文所提出的构想,设计了面向家用领域的新型热泵系统,并搭建了实验装置在焓差实验室中进行了运行测试。在典型热泵空调制冷和采暖工况下,对其系统COP以及热湿处理能力进行了实验测试。随后基于实验测试数据,探讨了提高系统性能的可能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夏季工况下,实验系统在满足除湿要求的情况,系统COP最高可以达到6.9。同时在冬季工况下具有显著的加湿能力,可以显著地提高室内舒适性,系统COP最高可达6.1。第四,将所提出的新型热泵系统推广到公共建筑的应用中,构建了一种新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利用基于吸附除湿换热器的热泵系统在除湿方面的显著性能,将其作为独立新风装置(DESICA),与变频式多联机(VRF)构建新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JDVS),其中DESICA主要承担潜热负荷,VRF则承担剩余显热负荷。在具有稳定室内负荷的上海交通大学某学生工作室内搭建JDVS实验测试系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地实验。同时,在房间内搭建了另一套由全热换热器(HRV)与VRF构建的传统回热型新风空调系统(JHVS)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典型冬夏季工况下两套系统的室内热舒适性和能量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JDVS在系统能效和室内热舒适性两方面均优于JHVS。最后,为了更为全面的研究新型热泵系统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在动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中植入了DESICA的能耗仿真模块。结合软件内置的VRF模块,在软件内搭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JDVS的模型,并结合现地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在软件中分别搭建JDVS、JHVS和VRF强制通风系统(VRFSA)三套不同的新风空调系统,结合上海气象文件进行了全年能耗仿真计算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JDVS相比VRFSA全年能耗增加了5%,但是全年室内热舒适性达标率高达85%,而VRFSA达标率仅为32%。此外,作为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搭JHVS,室内热舒适达标率为35%,但是全年耗能比JDVS高出20%。
其他文献
干旱是制约生态环境建设、植物分布和生产力的世界性问题。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干旱胁迫所导致的作物减产,超过其他环境因子胁迫所
目的研究正畸牙移动(OTM)过程中外周神经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它们在正畸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建立OTM模型和辣椒素去感觉神经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不注射辣椒
目的:提高肿瘤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仍然是肿瘤靶向治疗面临的严峻挑战。本研究利用巨噬细胞天然的肿瘤趋化性和强吞噬特性,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材料学方法,研发出一种具有近红外光响应性的非分泌型TNFα释放以及联合光热效应的智能型巨噬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称为HIMs@eMETs)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方法:合成表面氨基修饰的介孔硅球,搭载光敏剂吲哚菁绿(ICG),并使用透明质酸包被氨基硅
评价早期预置式肠内营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n PD)围手术期的治疗价值。总结PD患者48例,围手术期早期应用预置式肠内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传统术后肠内外营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美术班学生在“1+1”体育课程框架设计下体育成绩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美术班学生期末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明显高于期中成绩,期中
研究背景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特发性炎性肌病,以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点,股四头肌受累较多,可合并其他疾病。遗传性包
杂种优势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学现象,其中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和研究的模式作物。本论文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B73/Mo17及其两个亲本为研究材料,从表型、激素、基因表达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交通运输业也迅猛发展起来,相伴而生的是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驾驶员和乘客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给相应的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