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推进剂管理是卫星在轨加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在轨加注过程中表面张力贮箱的推进剂管理强化为研究背景,针对卫星轨道快速机动和高流速加注过程中的液体晃动、流动和溅射问题,提出了基于贮箱内表面亲疏水改性的快速导流管理思路,对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铺展和迁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得到了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铺展和迁移规律,为未来推进剂管理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为推进剂强化管理的实现方法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剂管理是卫星在轨加注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在轨加注过程中表面张力贮箱的推进剂管理强化为研究背景,针对卫星轨道快速机动和高流速加注过程中的液体晃动、流动和溅射问题,提出了基于贮箱内表面亲疏水改性的快速导流管理思路,对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铺展和迁移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初步得到了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铺展和迁移规律,为未来推进剂管理强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为推进剂强化管理的实现方法提供了参考。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表面微结构方法实现表面亲疏水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基于Cassie-Baxter润湿模型,提出了基于表面微结构尺寸的等效接触面积概念,对Cassie-Baxter润湿模型进行了改进。开展了基于表面微结构尺寸的等效接触面积的理论建模和实验验证。发现随着微结构尺寸的变小,实际等效接触面积会先增大后变小。为表面微结构对亲疏水改性的效果预估和实际加工过程中微结构单元的尺寸选取,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和实验经验。(2)带有微结构内表面的毛细管内液体毛细上升过程理论研究。毛细上升过程是研究表面张力驱动液体的经典研究手段。从动量角度出发,针对带有微结构内表面的毛细管内液体毛细上升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对不同微结构单元组成的均匀微结构表面、梯度微结构表面的毛细上升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微结构变密,毛细作用先呈现显著的强化,而后会逐渐趋于稳定。为未来基于表面微结构的液体管理方法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路参考。(3)液滴撞击光滑表面的模态判断与粘附液滴铺展过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表面张力贮箱流体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液滴溅射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了较高速度下液滴撞击贮箱光滑内壁面的临界反弹模型,可以对液滴的撞击模态进行判断。同时针对粘附液滴的铺展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到了铺展直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撞击初始状态对液滴最大铺展直径的影响,为液滴撞击的流速限制和液滴捕获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4)液滴撞击润湿性梯度表面的动态过程理论研究。针对液滴撞击具有润湿性梯度表面的动态过程,引入Doi-Onsager理论中的Onsager泛函分析方法,以液滴质心为研究对象,对液滴在均匀润湿性表面的质心迁移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到了液滴撞击具有径向润湿性梯度的表面和水平方向润湿性梯度的表面的铺展和迁移规律,为液滴在润湿性梯度表面的自主迁移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导。(5)液滴撞击楔形亲疏水表面铺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在纯硅表面涂覆超疏水涂层的方法设计和制作了楔形亲疏水表面,设置楔形区域为亲水区,其余区域为疏水区。针对液滴撞击楔形亲疏水表面的铺展过程,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液滴撞击楔形亲疏水表面的铺展直径模型。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楔形顶角、撞击速度等对液滴铺展直径的影响,为研究溅射液滴在楔形润湿性梯度表面的铺展特性和亲疏水条带宽度选择提供了参考。(6)液滴撞击楔形亲疏水表面自主迁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根据不同形状的楔形亲疏水表面,对液滴在楔形润湿性梯度表面的迁移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液滴在楔形亲疏水表面的迁移模型。对楔形顶角、液滴撞击速度大小、撞击速度方向等对液滴迁移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溅射液滴在楔形润湿性梯度表面的快速自主迁移实现提供了参考。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对推进剂管理过程中的液滴溅射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液滴撞击亲疏水表面的动态过程,得到了液滴的铺展和迁移规律,对流体受限流动理论进行了适当的拓展研究;论文的研究为在轨加注过程中推进剂管理装置的性能强化,以及解决射流问题、散落液滴的自主管理等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和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卫星集群,是由长期稳定飞行在邻近开普勒轨道上的多个成员卫星,通过星间无线通信网络互联形成的、具备载荷和平台资源共享能力的分布式空间系统。相比于单体式航天器,卫星集群系统具有高度的鲁棒性、灵活性;相比于传统的分布式卫星系统,卫星集群具有轨道控制开销少、可长期在轨运行和技术风险小的优势。卫星集群代表着分布式卫星系统发展的最新方向,在当前阶段开展卫星集群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集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对地遥感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不断提升,除了对有效载荷分辨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外,还需要卫星具有高机动性能、高精度姿态控制能力。通过快速姿态机动实现卫星对地面目标的灵活观测,提高对地遥感的时间分辨率,是体现遥感卫星在轨效能的关键。低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均采用推扫成像控制模式,卫星实现姿态快速机动到位的同时,需要同步完成成像期间像移补偿对卫星偏航姿态的控制要求,即偏
本文以高速可压缩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背景,以随机多尺度模型中成熟度与创新性兼具的一维湍流模型(One-dimensional Turbulence,ODT)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将ODT模型及其相关数值模拟方法向可压缩湍流领域拓展的研究工作。论文从可压缩湍流的物理特性出发,以数理建模、模型测试和典型算例验证为主要研究手段,完成了对基于ODT模型的可压缩湍流数值模拟方法从认识理解到验证实现,最终
航天产品的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单件小批量混流生产模式,制造工艺重复性差,加工路线安排随机性大、生产过程极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生产调度调整的常态化。因此,如何建立一种能够适应这种高度耦合、动态和不确定生产环境的生产调度方法,合理地处理人、制造资源与加工过程之间矛盾与冲突,是航天军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建立群系统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和模拟人类的认知规律,针对如何赋予制造群系统认知能力以
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具有飞行速度快、高度适中、可重复使用、航程远等特点,其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将会引发航空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变革,对国家综合实力产生深远影响。以吸气式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可实现远距离巡航飞行,可用于远程投送、两级入轨第一级、高超声速客机等用途,在未来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的设计与飞行器的气动、结构、防热、材料、飞行方案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为空间图像采集的主要平台,对地观测卫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用户需求获取地球表面的观测信息,由于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成像时间长、不受国境限制等优势,对地观测卫星在经济发展、灾害救援和应急监测等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卫星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出,为当前的卫星任务观测规划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一代敏捷对地观测卫星与传统卫星相比,带有时间依赖特性,其规划调度问题更加复杂;大面积
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的研究一直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发中的重点难点。超声速气流中液体横向射流破碎过程分为一次破碎以及二次破碎两个部分。其中一次破碎主要集中在喷孔附近的近场流场,二次破碎主要指液滴破碎。在本论文中,发展了一套高效可靠的可压缩两相流数值模拟系统,并利用所发展的数值模拟系统对超声速气流与液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论文采用了界面捕捉类方法来对两相流进行建模,并对比了(?)模型、组分模型以及五
小型无人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具有非线性、欠驱动和非最小相位等特性,控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差,其自主飞行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控制问题,经典与线性飞行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以小型无人直升机系统平台为基础,采用非线性建模和非线性参数辨识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自适应鲁棒非线性控制方法设计控制器,致力于获得准确性更好、鲁棒性更强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一种全新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Hypersonic Glider Vehicle,HGV)具有高速度、高机动、高射程的优势。本文以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气动外形为对象开展优化设计研究,针对其几何建模的复杂性、气动计算的耗时性、迭代优化的非线性以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开展了基于自由变形(Free Form Deformation,FFD)和代理优化(Surrogate-Based Optimization,SBO
本文以旋转爆震发动机为研究背景,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爆震波通过弯曲壁面的传播特性及其机理研究,特别是对弯曲壁面下爆震波的反射与衍射过程,以及环形通道中爆震波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对各传播现象中的爆震波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爆震波通过弯曲凹形壁面发生的反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发现了爆震波的反射与激波反射相似但又存在差异,并认为这是由爆震波后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