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伴随着CO2的大量排放,导致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可以采用两种具有潜力的方案缓解这一问题,一是通过使用清洁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二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气体转化为更具有经济效益的产物,完成碳的循环利用。采用电催化析氢反应(HER)获得清洁能源H2,以及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CO2ER)将CO2转化为更高价值的C产物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而催化剂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伴随着CO2的大量排放,导致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可以采用两种具有潜力的方案缓解这一问题,一是通过使用清洁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二是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气体转化为更具有经济效益的产物,完成碳的循环利用。采用电催化析氢反应(HER)获得清洁能源H2,以及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CO2ER)将CO2转化为更高价值的C产物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而催化剂的构建直接影响电催化性能的优劣。开发具有良好经济效益且性能优越的催化剂仍旧是一项具备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设计合成了Pt纳米颗粒负载结晶Mo O2/非晶Ni(OH)2杂化纳米片组成的纳米膜用于HER,以及Ag纳米颗粒负载Cu O纳米片和Zn Mn2O4纳米管@Zn O纳米颗粒核壳结构用于CO2ER,并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电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一步溶剂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超小Pt纳米颗粒负载结晶Mo O2/非晶Ni(OH)2杂化纳米片组成的纳米膜结构(Pt NPs-c-Mo O2/a-Ni(OH)2 NF)。杂化纳米膜中非晶态的Ni(OH)2可以促进水的解离,Pt纳米颗粒能有效吸附水解离产生的H原子并使之溢流至Mo O2表面,随后在Mo O2表面复合成H2并释放,三种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HER催化活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表明,Pt/Ni(OH)2界面处的水解离(-0.24 e V)比Pt(111)上(0.62 e V)热力学更有利。Pt/Mo O2上Pt上吸附的氢原子与Mo O2吸附的H原子复合形成H2的能垒最低仅为0.05 e V。优化的Pt1.07%NPs-c-Mo O2/a-Ni(OH)2 NF在1 M KOH电解液中,在18 m V的低过电位能驱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且仅需167 m V的过电位就能达到500 m A cm-2的高电流密度。而且,在70 m V过电位下,其质量活性为8.24 m AμgPt-1,是商业Pt/C的21.7倍。将Pt1.07%NPs-c-Mo O2/a-Ni(OH)2 NF用作阴极,与Ni Fe2O4/Ni Fe LDH(LDH:层状双氢氧化物)用作阳极组成的两电极系统用于全水分解时,仅需1.481V电压就可以达到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2.采用两步液相法,在铜箔基底上合成了Ag纳米颗粒负载的Cu O纳米片结构。其中,纳米片状结构的Cu O保证了催化剂与电解液的良好接触,促进了溶剂化CO2气体的传质;负载的Ag纳米颗粒调节了Cu O的电子结构,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吸附的CO2浓度,改变了材料对于CO2电还原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优化的Ag1.01%/Cu O纳米片在CO2饱和的0.1 M KHCO3电解液中能有效催化CO2电还原产生CO。在-0.7 V电位时,其CO的法拉第效率达到91.2%,相应的CO偏电流密度为10.47 m A cm-2。此外,Ag1.01%/Cu O在-0.7 V电位下经过12 h稳定性测试后,电流密度能够保持初始值的97.8%,法拉第效率保持初始值的97.6%,表现出较好的催化稳定性。3.通过两步液相法合成了富含氧空位的Zn Mn2O4纳米管@Zn O纳米颗粒核壳结构。纳米管@纳米颗粒核壳结构暴露出了较多的活性位点,Zn Mn2O4与Zn O之间特有的阶梯式电荷转移促进了材料对于CO2分子的吸附,丰富的氧空位促进了CO2的活化与*CO2-中间体的形成,共同促进了二氧化碳电还原成CO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优化的Zn Mn2O4纳米管@Zn O纳米颗粒(质量比3:1)能高效地将CO2电还原为CO,在CO2饱和的0.1 M KHCO3电解液中,-0.6 V的较低电位时,CO的法拉第效率达到最高为95.8%。值得注意的是,在-0.6~-1.1 V的较大电位区间内,CO的法拉第效率均能保持80%以上,表明Zn Mn2O4@Zn O(3:1)对CO的高选择性。此外,Zn Mn2O4@Zn O(3:1)在-0.6 V电位下经过14 h测试后,样品的电流密度保留了初始值的93.5%,CO的法拉第效率保持了原有的94.4%,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其他文献
呋喃和吡喃等含氧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合成化学品中,表现出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在药理学、催化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吡喃、呋喃等含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发展了基于苯丙炔胺类化合物与环己二酮及2-羟基/氨基-1,4-萘醌化合物的1,4-共轭加成/分子内环化串联反应,发展了系列结构新颖的五元/六元含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碱金属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β-二亚胺稀土-镍杂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反应性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β-二亚胺稀土金属双烷基化合物LnacnacLn(CH2SiMe3)2(THF)(Ln=Y(1,2),Lu(3))与二苯基膦甲基苯胺(Ph2PCH2NHPh)和二苯基膦苯胺(Ph2PNHPh)的烷烃消除反应,合成得到β-二亚胺稀土金属胺基配合物LnacnacLn(Ph2PCH2NPh)2(Ln=Y(
电化学水分解技术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可持续的氢气发电技术。这对缓解能源危机、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改善环境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作为两个半反应,在动力学上属于慢电子转移反应,提高电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效率是电化学催化和储能领域的主要挑战。因此,设计出高效电催化剂来增加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效率,是降低电化学水分解过电位,并提高电催化效率的关键。当前
含硫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以及有机功能分子中,碳硫键的构建方法一直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内容。本论文以硫单质作为硫源,研究了硫单质与炔基酮的反应,合成了烯基硫醚类化合物与噻吩衍生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炔基酮,碘苯和硫单质在铜催化下反应合成烯基硫醚化合物。研究了炔基酮,碘苯和硫单质的三组分反应,对反应温度、催化剂、碱和溶剂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且对底物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以最高92%的产率合
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构成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的重要骨架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发展高效新颖的构建含氮杂环的方法学一直是有机合成、药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炔丙基碳酸酯和炔丙醇在有机合成中经常作为C1,C2或C3合成子在过渡金属催化下与具有亲核性的含氮基团相互作用构建系列具有生物或药理活性的含氮杂环化合物。本论文综述了炔丙基碳酸酯和炔丙醇的炔烃插入/环化串联反应高效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邻亚甲基苯醌(ortho-quinone methides,o-QMs)是一类具有多反应位点、高反应活性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自1907年被提出以来就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材料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比o-QMs结构中增加一个炔基的活性中间体邻炔亚甲基苯醌(alkynyl ortho-quinone methides,o-AQMs)被广泛应用于含氧杂环
氢能是当前最清洁环保的燃料之一,在可持续的能源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氨硼烷(NH3BH3,AB)的含氢量高达19.6 wt%,且在空气中和水溶液中非常稳定,是理想的化学储氢材料。因此,设计和合成具有良好催化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催化剂使氨硼烷高效可控产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有机膦(OPs)是一类含有磷酯键的化合物,曾被应用在化学战争的神经毒剂(Nerve agents),如Soman,VX和Sarin等。
长波激发短波发射的稀土离子掺杂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优异的化学和光学性能,如化学稳定性高、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发射带尖锐以及没有明显的光漂白现象和光闪烁效应等。因此其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可以和传统的有机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一样作为发光探针从而进行成像应用研究。而时下流行的全内反射(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Conjugated Polymer Nanoparticles,CPNs),是一种以共轭聚合物为主要组分的、具有纳米颗粒属性的新型水溶性纳米粒子。因具有高荧光亮度、高光稳定性、高发射速率、低的细胞毒性及表面修饰策略丰富等特点,使得CPNs在荧光传感、生物成像及光动力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CPNs还具有独特的电学特性,在半导体材料、电子元器件等材料科学领域也表现出
芳香苯并杂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药品及生物活性分子中。此外,含有异硫脲结构的HBTM由于其作为路易斯碱在不对称有机催化转化中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极大关注。近年来,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串联反应为复杂分子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强有力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双功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如硫脲和方酰胺催化剂主要通过氢键诱导和Lewis碱性基团分别对底物进行活化和立体选择性控制。本论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