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河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是一种生态环保、绿色持久的解决办法。针对水生植物栽种速度慢、成活率不高、不同植物类型组合对污染物净化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同时提高种植效率和成活率的水生植物快速栽种技术;并应用该技术进行5种常见乡土水生植物的栽种,通过最佳水生植物类型配置以及栽种密度的优化,实现V类富营养化水体提升至Ⅲ类水目的。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沉水植物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河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是一种生态环保、绿色持久的解决办法。针对水生植物栽种速度慢、成活率不高、不同植物类型组合对污染物净化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可同时提高种植效率和成活率的水生植物快速栽种技术;并应用该技术进行5种常见乡土水生植物的栽种,通过最佳水生植物类型配置以及栽种密度的优化,实现V类富营养化水体提升至Ⅲ类水目的。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不仅可用于浅水域种植、也可用于深水种植,种植效率比传统手工栽种方式提高了一倍左右,成活率提高了 6%左右,实现了水生植物快速栽种。植物配置净化水体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复合类型配置对水质净化效果优于单一的沉水植物配置。其中,水体中DO、TP、NH3-N和CODcr净化效果最佳配置均是西伯利亚鸢尾+金鱼藻的复合水生植物配置类型,净化后的DO、TP、NH3-N和CODcr等水质指标分别维持在:10.24 mg/L、0.045 mg/L、0.272 mg/L、13.56mg/L,DO 浓度提高 80.98%,TP、NH3-N 和 CODcr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00%、83.00%和74.44%;水体中TN去除效果最佳植物配置是西伯利亚鸢尾+轮叶黑藻的复合水生植物类型配置,TN浓度维持在0.83 mg/L,去除率为76.19%;各水生植物类型配置水体的pH值试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始终维持在中性且弱碱性的范围内,较稳定。水生植物栽种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挺水植物株高约为70cm,直径约为3cm,沉水植物株高约为20cm,直径约为0.5cm的条件下,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复合类型配置对各项水质指标净化效果较好的最佳栽种密度均为(50株沉水植物+25株挺水植物)·m-2,单一的沉水植物类型配置对各相指标净化效果较好的最佳栽种密度均为75株·m-2。水生植物对底泥中氮磷吸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生植物类型配置对底泥中TN和TP含量的吸收效果不同,复合植物类型配置强于单一的沉水植物类型配置。在木研究的栽种密度范围内,栽种密度越大,水生植物对底泥中N、P营养盐的吸收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果蔬是水果和蔬菜的简称,因其种类多样、种植方便、采摘灵活、生长周期短、营养物质丰富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获缺的食材。但果
文章根据天津畜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动物疫病监管上存在的问题,以生猪产业为例分析其在动物疫病监管上的应对策略并进一步提出可拓展的内容,阐述动物疫病监管建设的意义,给
国内快诊产品的研发、生产在近几年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内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很多企业也逐渐成为国外大公司的OEM生产基地。双方需建立OEM协议,在出厂检验这块越来越多的要求
由于近年骨科研究的进步,骨折愈合和治疗的效果已得到极大提高,但在骨修复、骨折愈合程度上依然不足。干细胞的研究应用给骨科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它能在特定的信号作用下定
“技近乎道,庶几天惑”。这是大画家刘海粟40岁诞辰时,蔡元培先生送给他的贺联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他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已超越了浅层次的技法上的熟练,而进入了“由技入道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利用包装设计提升茶叶的品牌形象,使其有更稳定的市场,这对于茶叶销售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就目前的茶叶包装来看,材料、理念以及
研究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操作及辅助计算机识别的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精确定位系统。并采用该系统对下颌低位阻生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方法:
果蔬是人体获得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但是果蔬采后依然进行活跃的新陈代谢,导致营养物质的损失,其损失程度和速率主要受到果蔬不同贮藏方式的影响。本文阐述
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中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
我国有不少煤炭资源与石油资源重叠区,先期开采石油后遗留了大量废弃石油井。来自含油地层的大量油层气沿着废弃石油井向井周围煤层扩散渗流而形成油层气富聚区,从而严重威胁到井周围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研究揭示废弃石油井周围煤层内油层气扩散渗流规律是对其危害进行科学有效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煤体结构与气体运移相关理论的系统分析,得出了煤体微观孔裂隙结构特性以及煤层内油层气赋存与运移特性,认为油层气分别以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