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出血后产生的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都有其局限性。超声波、超短波等众多物理因子疗法广泛而有效的治疗与康复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有前辈曾进行过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但有关物理因子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消散方面的报道还较少。本实验研究依据超声波、超短波的作用机制,拟制作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模型,然后给予超声波、超短波治疗,通过观察金属蛋白(MMP)、Toll样受体蛋白(TLR)的表达,配合大鼠行为学观察、脑含水量测量等指标,探讨超声波、超短波是否有促进脑出血后脑水肿消散的作用,为进一步在临床开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符合实验室标准健康SD大鼠120只,均为成年雌性,体重220~250g,鼠龄2个月。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四个组:假手术组12只、脑出血组36只、脑出血+超声波组(简称超声波组)36只、脑出血+超短波组(简称超短波组)36只。后三组各组再分成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为12只。应用立体定位仪定位后在大鼠脑内注入自体血制作脑出血模型,参照Longa等的5分制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为成功模型。术后1小时开始进行治疗,超短波治疗仪波长7.37m、频率40.68MHz、功率50W,治疗电极为圆形、直径约5cm,用无热量、单极法,治疗时超短波治疗电极与大鼠头部留有0.5cm的间隙,治疗持续时间为7分钟,每12小时治疗一次;超声波治疗仪频率为1MHz,治疗声头直径约4cm,治疗声头涂抹耦合剂后直接与大鼠头部接触,采用0.75W/㎝2的强度、脉冲模式(脉冲持续时间为3ms)、移动接触法进行治疗,每次5分钟,每12小时治疗一次。于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进行行为学观察、测量脑水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生物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观察MMP-9及TLR-4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行为学观察:实验大鼠术后1小时左右清醒,清醒后大鼠精神状态可,饮食良好,各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的行为学变化如上肢蜷缩、转圈运动、行走困难等。在治疗期间,脑出血组、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大鼠的神经系统症状随着实验的进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甚至出现偏瘫。但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在24h、48h、72h相同时间点上分别与脑出血组相比较,神经系统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假手术组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病理表现。2.脑水含量测定:24h脑水含量增加,48h脑水含量增加更加明显,到72h时脑水含量达最高值。在24h、48h、72h相同时间点上,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分别与脑出血组相比较,脑水含量均较脑出血组明显减轻,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波组与超短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蛋白表达:治疗后24h、48h、72h脑出血组、超声波组、超短波组均有MMP-9及TLR-4表达,而相同时间点上超声波组、超短波组蛋白表达均较脑出血组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波组与超短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超短波治疗用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消散是安全的;超声波、超短波均能够促进大鼠急性脑出血灶周围脑水肿的消散,为超声波、超短波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