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尤其是由妊娠高血压诱发的子痫,严重危害妊娠妇女及胎儿的生命。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偶测血压(casual blood pressure,CBP)检测妊娠妇女的血压水平,但CBP仅反映测量时刻的血压水平,易受到体力活动、精神状态、气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 pressure monitory,ABPM)可以测量24小时日常活动和睡眠时的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BP),能够克服传统血压测量中的偶然性和局限性,减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并能提供多种血压指标,反映血压昼夜变化节律。目前ABPM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成熟,但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目的探讨ABPM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包括:1.了解正常孕妇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2.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3.了解ABP的变化与肝肾功能的关系4.了解ABP的变化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4例(妊高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及妇幼保健院就诊的正常单胎妊娠患者42例(正常组)。2.研究方法2.1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德国mobile-0-grap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24小时ABPM,每间隔30mins自动测量血压1次,共监测24小时。白天时段为6:00~21:59,夜间时段为22:00~05:59。测试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夜间睡眠不受影响。其中妊高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应用降压药物前进行监测。2.2偶测血压: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行ABPM检查当天测量坐位血压,称偶测血压,即CBP。2.3实验室指标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均于ABPM检查的同期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3.统计学方法:所有结果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或SAS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及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妊高组各ABPM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值均<0.012.正常组的24h血压均值无论是SBP还是DBP均呈“双峰一谷”的昼夜波动节律,而妊高组基本已经失去“双峰一谷”的昼夜波动节律,主要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昼夜血压均于较高水平波动;正常组及妊高组的24hHR变化均呈“双峰一谷”的曲线变化,因而,妊高组出现心率与血压日节律性不同步的特征。3.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24h血压变化特点3.1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组昼夜节律以杓型、非杓型为主要表现类型,妊高组则以非杓型、反杓型为主要表现类型,两组比较P值均<0.01。3.2夜间高血压多见:妊高组夜间血压下降率低于正常组,P值<0.001;无论SBP还是DBP,妊高组夜间血压负荷值明显高于白天血压负荷值,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压以夜间升高为主。3.3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相对于正常组而言,妊高组DBP的血压变异性高于正常组,SBP则无此变化;白天单纯DBP升高者5例,单纯SBP升高者2例,夜间单纯DBP升高者5例,单纯SBP升高者1例,提示血压升高可能以DBP升高为主要表现。4.ABP与肝、肾功能、胎儿体重的关系:两组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Cr与nDBP、偶测SBP、偶测DBP呈正相关(P<0.05),Bun与偶测SBP、偶测DBP呈正相关(P<0.05),ALT与ABP、CBP无明显相关关系。dSBP、dDBP、nSBP、nDBP与胎儿体重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双期高血压,具有夜间血压不降或增高、舒张压的升高较为明显、昼夜血压波动节律性呈非杓性和反杓型等特征;平均血压的升高,尤其是白天舒张压的升高,与胎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而夜间舒张压与肾功能损害相关,故舒张压的升高具有较大临床意义,值得关注。正常孕妇的血压昼夜节律性也多见非杓型改变,与常人不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可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指导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规范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胎儿生长发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