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工程在TBT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u7623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预警系统,及时收集、跟踪国外的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措施的有关信息,使企业及时了解国外TBT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TBT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目前在技术上遇到的关健问题是异构子系统间必须在语义层上进行信息交互,即信息交流时不仅要语法正确,而且在语义上要有一致的理解。由于所有的预警都是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完成的,因此指标体系是预警系统信息交流的核心,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必须对指标体系有一致的理解,才能按照指标体系中设置的参数进行预警计算和系统调度。本体是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的概念模型,是实现知识共享的关键技术,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入本体论试图解决子系统对指标体系概念和术语的一致理解,从而实现系统在语义层上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论文从本体论概念入手,分析了本体的基础理论。接着介绍了本体工程的相关方法论,以及领域本体的建模流程,这是本文建立指标体系本体的方法论基础。本文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的本体模型。最后以我国农产品贸易预警指标体系作为指标体系本体模型的一个实体,开发了本体库在预警系统中具体应用的实验原型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1、借鉴多目标决策理论中目标树的规范化思想,提出将TBT预警指标体系树规范化,简化本体建模的复杂性。指标体系树的层次结构建立在分解关系上,是一种与/或树的结构,树根是预警目标,叶子节点则为实际需要完成的指标任务,是原子任务。这里,根据目标树规范化的方法,将指标体系树规范化成一个由一个根节点和若干叶子节点构成的两层多叉树,删去了中间多级指标,大大简化了后续的建模工作。 2、建立了基于描述逻辑的六元组TBT预警指标体系的语义模型。基于描述逻辑的语义模型是本体形式化的基础,该语义模型从术语集、实例集、术语定义集、实例定义集、属性分配集、术语约束集合这六个方面分别描述指标体系本体,六元组语义模型克服了以往常用的四元组模型过于抽象灵活而不易描述具体领域本体的缺点。最后利用本体编辑工具Protégé3.1.1将本体语义模型用本体描述语言表达,采用推理机Racer进行概念一致性检验并通过。 3、根据课题的实际需求,开发了基于TBT预警指标体系本体的应用实验原型系统。实现了本体库在预警系统的应用流程,论证了前文理论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以及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思路。
其他文献
皇侃为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礼学家之一,其礼论涵括礼的起源、本质及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意义结构,即:认为“礼理起于大一,礼事起于遂皇,礼名起于黄帝”,不仅揭示礼的天地理
本文以分析哲学方法从事对宋明理学的道德观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比较研究.以张载与二程的道德理论为案例,本文解析宋明理学的道德论如何可以用现代道德心理学的辞语和当代认知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就国家或政府是否应当干预个人生活的问题,存在着自由主义与国家完善论之间的争论。自由主义者认为,不仅公民对于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为了避免所予的神话而又不陷入融贯论,麦克道尔提出了经验内容的概念论,即经验已经具有概念性内容,经验能够作为理由为信念提供辩护。概念论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论困境的解决方
本文介绍用正交极差分析的方法来评价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度等。按正交表要求,随机选取各因素在实际研究边坡的可变化区间内的水平值,其计算结果不仅可以判明各影响因素的
在康德的体系哲学中,想象力始终作为沟通感知与知性的桥梁。本文尝试在此思路的参照下来探究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内涵。首先,布莱德雷和柯林武德都秉承了康德批判哲学的进路,
本文对并行工程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 对并行工程的内涵和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
IT治理是IT、经济学及管理学领域一个很新的概念,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和企业对信息技术依赖的日益增强,IT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与IT相关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加,使得IT治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 从IT治理的角度审视,IT价值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是否拥有好的技术,而更在于如何设置一种良好的结构和机制来保证IT与业务的一致性。所以,要想从IT中获得最大
2007年3月4日《新京报》A24版“今日供暖指数”中将“四级”注解为“寒冷。室内温度向外扩散迅速,全天需加大供暖量”。其中的“温度向外扩散”是不科学的表 March 4, 2007
梁启超1902年因政治立场趋向激进“革命,,而发表《新史学》,并启动了“史界革命”,至今已历时一百一十年.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却至今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