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西方又称之为“审议性民主”或“商议性民主”。协商民主理论作为对精英主义民主、多元主义民主、参与式民主和共识民主的一种理论反思和对代议制民主的有益补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慢慢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目前国内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方兴未艾之势,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关于协商民主的规范性理想;2、作为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的协商;3、协商民主视野中的地方民主实践;4、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政治实践;5、生态危机和基层民主。但是在外交领域,国内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鲜有设计,本文试图是一个新的视角内容涉及协商民主的基本理论,将以1949——1991年中苏关系为中心,以国家间协商民主为新的视角,对协商民主理论进行新的探索与讨论。 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缘起,协商民主与中苏关系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国家间协商民主理论与中苏关系(1949-1991)的历史变迁。这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概况,包括协商民主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和国家间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其次从影响的可能与限度描述协商民主与中苏关系,并从几个视角进行分析;最后回顾中苏关系的历史变迁过程,大概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同盟蜜月期——分歧对抗期——“正常化”时期。 第三部分协商机制的形成与同盟蜜月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这部分首先讲述,从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证明中苏之间协商机制的形成,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朝鲜战争中中苏之间紧密配合,1957年莫斯科会议,中苏之间,社会主义阵营之间就相关分歧进行了充分协商。在这种协商的背景下,中苏之间也存在着国家利益的冲突,由于毛泽东的坚持以及苏联全球战略利益的需要,最终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同盟友好互助条约》。 第四部分协商机制的破裂与分歧对抗期(20世纪60、70年代)。本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中苏之间协商机制的破裂和中苏之间的对抗。由于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导致两党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敌对甚至兵戎相见,导致两国间协商机制的破裂。 第五部分协商机制的重建与“正常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历史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国内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国内文革已经结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美苏冷战方面,苏联开始转为守势。中苏之间都需要双边关系走向正常化。为此,中苏之间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努力的过程,随着戈尔巴乔夫的访华,宣告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 第六部分国家间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镜鉴。这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国家间协商民主的理论,在结合中苏间的实践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中俄关系以及我国发展其他双边或多边外交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回顾本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苏之间的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给后人以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以国家间协商民主为视角,势必为未来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