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预制桩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技术上、经济上等许多优势,在我国沿海软土地区应用广泛。但是因为应用时间不长、在土体中受力复杂,关于其工作性能、受力特点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针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则更少。为了验证其在地震区使用的安全性,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震性能的详细研究亟待开展。根据桩基抗震性能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并结合天津地区场地特点,本文以天津两种典型软土地基中应用管桩基础的多高层混凝土结构为研究背景,对不同情况下的PHC管桩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主要对比因素包括:不同地震动、不同土层分布、不同框架层数、桩顶与承台不同连接形式、桩的刚度变化、建筑有无地下室等。本文依据现行规范,使用目前国内主流的结构设计有限元软件PKPM进行了两种场地上建筑物的拟建,并应用国际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地震作用下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将三种不同的地震时程加速度从模型底部输入,得到了各情况下的PHC管桩桩身内力。研究发现,结构-桩-土相互作用体系中PHC管桩对不同地震动产生不同大小的响应,地震作用下桩身的内力分布不同于桩顶静载荷试验得到的形式,桩基在桩顶及软硬土层交界处均产生弯矩极值;上部结构层数的增加与管桩内力并无直接关系,九层框架结构桩基内力甚至小于三层、五层框架结构;桩顶与承台连接方式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惯性力的向下传递,经对比,桩顶铰接与刚接两种情况下桩身上部内力有明显区别,采用铰接形式对桩基抗震更为有利;桩身刚度的提高会导致桩土刚度比增大,使得管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更大的内力,但因为其极限承载力增大,使用较大直径管桩反而能提高管桩的抗震安全性能;地下室对管桩桩顶内力的影响在不同场地下表现出不同特点,这与地下室及桩顶埋深范围内土质条件有关。